近年來,網絡流行用語被注冊為商標的案例有很多,成功的有失敗的也有。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講,申請網絡熱詞應該注意些什么。
“打工人,打工魂,
打工人是人上人!
今天,我們都是打工人!”
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了,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
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
據微博數據顯示,目前“打工人梗為什么會爆火”詞條閱讀量就達到7.5億,評論超16.6萬條。
面對如此高的熱度,作為一名知產“打工人”,小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打工人”有沒有注冊商標呢?
通過知得失簡單查商標小程序查詢可知,目前已有85件“打工人”商標申請,但因為剛提交注冊沒多久,所以這些商標正等待受理,暫無法查詢更多詳細信息。
此外,除了“打工人”之外,帶有“打工”字樣的商標申請可不少。
比如有“打工妹”商標、還有“打工仔”、“打工兄弟”、“打工爺們”、“打工客”、“打工皇帝”、“打工管家”、“打工太子”等等商標......這些商標湊起來,就是打工一家人。
在這“打工大家庭”里,還有動物參與其中,于是就有了“打工貓”、“打工熊”等商標申請。
言歸正傳,目前,雖然“打工大家庭”里很多商標都注冊成功了,也有500多件“打工”相關的商標注冊成功了,但“打工人”商標能否注冊成功還不得而知。
01
顯著性要求
根據《商標法》第十一條: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重量及其他特點的缺乏顯著特征的詞語不得作為商標申請注冊。
例如,去年爆火的網絡熱詞"皮皮蝦",因大眾賦予其獨特的定義而受到熱捧;往往此類網絡熱詞本身就是普通日常用語,缺乏獨創(chuàng)性和顯著特征,故難以通過審查獲得注冊。
02
近似性要求
我國的商標注冊采取申請在先原則。如若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商標局受理最先提出的商標注冊申請,對在后的商標注冊申請予以駁回。
遵循申請在先原則,旨在維護權利人的在先權利,防止不正當的搶注行為;然而,網絡熱詞的傳播途徑主要依賴于網絡等新媒體,其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難以控制,傳播主體、傳播來源無法確定。
03合法性要求
網絡熱詞注冊商標的前提,首先是符合《商標法》第七條:申請注冊和使用商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其次需要滿足《商標法》第九條: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有顯著特征,便于識別,并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
最后,重點強調的是《商標法》第十條的部分內容:申請商標不得帶有民族歧視性的、夸大宣傳并帶有欺騙性的、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
需要注意的是,網絡熱詞只能走紅一時,就像網紅一樣,申請作為商標,在經營上可能只有短暫的流量,但是要長久下去,打造商標知名度和影響力,更需要權利人長期的辛苦付出和誠實經營。申請人在商標的選擇上可能有捷徑可走,但在商譽積累上,則需要腳踏實地地做好監(jiān)控和布局,才能長期耕耘。若您對商標注冊的相關信息不是非常了解,可以選擇正規(guī)的代理公司,帶路商標網以誠信立業(yè),為客戶提供最專業(yè)的商標代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