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繼計算機與互聯網之后信息產業(yè)的第三次革命。物聯網根據應用的需要可利用互聯網、行業(yè)專網甚至專用于物聯網的通信專網。但是物物互聯的范圍最終可能超出局域網,而最適合作為物聯網基礎網絡的通常是互聯網。物聯網使得所有的物體都連接到全球互聯網中,并且它們可以相互進行通信,因此物聯網除了具有傳統網絡的安全問題外,產生了新的安全性和隱私問題。例如對物體進行感知和交互的數據的保密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未經授權不能進行身份識別和跟蹤等。
但是根據理論而言,物聯網也是容易遭受攻擊的,具體有:首先,感知節(jié)點多數部署在無人監(jiān)控的場合中,人類會將基本的日常管理統統交給人工智能去處理,那么可以設想,如果哪天物聯網遭到病毒攻擊,也許就會出現工廠停產、社會秩序混亂現象,甚至于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其次在物聯網的感知末端和接入網中,絕大部分采用了無線傳輸技術,很容易被偷聽;最后是由于物聯網末梢設備的在能源和處理能力有限,不能采用復雜的安全機制。
這主要是因為隱私的概念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我們的文明社會當中,但是對隱私的保護嚴重影響了物聯網技術的傳播。人們對隱私的關心的確是合理的,事實上,在物聯網中數據的采集、處理和提取的實現方式與人們現在所熟知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物聯網中收集個人數據的場合相當多,因此,人類無法親自掌控私人信息的公開。此外,信息存儲的成本在不斷降低,因此信息一旦產生,將很有可能被永久保存,這使得數據遺忘的現象不復存在。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自“感知中國”提出以來,我國物聯網產業(yè)已進入實質發(fā)展階段。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融合,是當前ICT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ICT是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是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概念和新的技術領域。物聯網發(fā)展至今已經產生了許多難以納入傳統法律框架的問題,需要強有力、系統性的政策法規(guī)支持,突出問題表現在隱私權保護缺失、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突出等。例如依據物聯網技術新研制出來的一種電子秤,人往上一站,身高、體重,血壓、血脂、心跳等健康信息立馬可知,然而如果缺少保護屏障,就沒有健康隱私可言。再如物聯網知識產權中的“公地悲劇”和物聯網專利聯盟中專利池濫用的問題,行政機關利用物聯網手段實施監(jiān)管的安全測評、風險評估、應急處置等機制與現行法規(guī)不配套問題,也都需要加以解決。
到目前為止其實實際上物聯網嚴重威脅了個人隱私,而且在傳統的互聯網中多數是使用互聯網的用戶會出現隱私問題,但是在物聯網中,即使沒有使用任何物聯網服務的人也會出現隱私問題。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是物聯網必須解決的問題,如果信息的安全性和隱私得不到保證,人們將不會將這項新技術融入他們的環(huán)境和生活中。要實現廣泛的物聯網信息共享,就一定要實施嚴格的隱私安全保護,最大程度降低物聯網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物聯網隱私保護要突出重點,如國家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個人隱私等,否則大面積強調信息安全,會抑制物聯網產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