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杆衣贸易有限公司

主頁 > 知識庫 > 伯爾尼公約產生的背景動因及制定過程

伯爾尼公約產生的背景動因及制定過程

熱門標簽:稅務局電話機器人 計步地圖標注 石家莊市400電話申請辦 免費智能打電話機器人 德國地圖標注app 長春智能外呼系統(tǒng)平臺 興安地圖標注 上海電銷機器人公司 山西智能電銷機器人公司
《伯爾尼公約》產生之前,雖然一些國家通過制定版權法對作品給予保護,但都只是保護本國人的作品,對外國人的作品不給予保護。19世紀的西歐特別是法國涌現出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他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流傳到世界各地,出于對作品保護的需要,這些國家開始重視版權的國際保護,而法國在建立版權國際保護上一直十分積極。法國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為了解決其作品在國外被嚴重盜版的問題,由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倡導于1838年創(chuàng)建了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呼吁建立國際版權保護制度。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文學大會,建立了一個國際文學藝術協(xié)會(Association LitteraireInternationale),它最早倡導簽訂一個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世界性公約。1882年,國際文學藝術協(xié)會在羅馬召開會議,決定于1883年在伯爾尼開會,以討論公約簽訂問題。該協(xié)會將一份經過多次討論的國際公約草案交給瑞士政府,瑞士政府接受了這個請求,派代表主持1883年的會議,討論通過一個條約草案,由瑞士政府分送各國進行研究。然后1883年至1886年在伯爾尼連續(xù)召開了3次外交會議,最終于1886年9月,由英國、法國等10國發(fā)起,在1886年9月第三次大會上通過了《伯爾尼公約》。
該公約的原始簽字國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比利時、西班牙、利比里亞、海地和突尼斯10國,1887年9月5日簽字國互換批準書(只有利比里亞沒有批準) ,公約3個月后生效(該公約于1887年12月5日生效) 。所有參加這一公約的國家組成一個聯盟,稱伯爾尼聯盟。此后,該公約于1896年、1908年、1914年、1828年、1948年、1967年、1971年和1979年經過8次修訂和補充,目前僅生效的文本就有7個,其中1971年巴黎文本最為重要。
(1)1896年,公約成員國代表在巴黎舉行了一次增補公約內容的會議。增補的主要內容有:①國民待遇原則將不僅適用于公約成員國,而且適用于將作品于公約成員國首次出版的非公約成員國國民。②對“出版”下了定義,指出僅有“間接傳播方式”(復制)屬于出版,展覽、演出等“直接傳播方式”不屬于出版。③延長了翻譯權的保護期。
(2)1908年的修訂,改變了公約原有的大部分條款。主要變動有:取消了對出版權國際保護所要求的一切附加標記或手續(xù),實行“自動保護”原則;擴大了受公約保護的客體的范圍;規(guī)定把翻譯權保護期延長到與作品整個版權的保護期相同;確定了作品整個版權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爆發(fā),成員國對公約作了增補,旨在對交戰(zhàn)中的敵對國不保護或降低保護其國家的作品予以報復。增補的內容是:對于非成員國國民,又不在本國居住的外國作者,即使其作品在成員國中首次出版,也可以對其保護作某些限制。
(4)1928年修訂公約,增加的主要內容有:對廣播作品開始保護,把口頭作品歸入受公約保護的范圍,宣布對作者的“精神權利”給予保護。
(5)1948年修訂公約,增加了下列內容:國際法的規(guī)范對于成員國國內法來講,應處于制約地位;將實用藝術品增加為公約保護的對象;將文學藝術作品的匯集(如百科全書、資料匯編)增加為公約保護的對象;法律條文、政府文件及其譯本被列為“可保護”對象;對廣播作品的保護方式進一步具體化;對“合理使用”及其他限制版權的規(guī)定進一步具體化;把“追續(xù)權”列為“可保護”內容;對“出版”進一步下了具體定義(必須以制作大量復制本并使公眾可以獲得的方式進行傳播); 對“國民待遇”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對不同作品的保護期的計算方法分別作出具體規(guī)定。
(6)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修訂《伯爾尼公約》的大會。在這次修訂會上通過了一份作為《伯爾尼公約》組成部分的《關于發(fā)展中國家的議定書》。由于可能被發(fā)展中國家使用的作品主要來源于發(fā)達國家,所以這個議定書一直沒有被發(fā)達國家所承認,又由于斯德哥爾摩文本規(guī)定了議定書僅能約束承認它的那些成員國,所以實際上這個議定書起不了什么作用。到1971年修訂《伯爾尼公約》時,該文本在第29條之二及第34條第(二)款中,對斯德哥爾摩議定書作出了失效的規(guī)定。
(7)1971年,對《伯爾尼公約》進行修訂,修訂后的公約實體條文沒有原則上的變動。

標簽:內江 綿陽 吳忠 綿陽 長沙 海北 鄂州 孝感

巨人網絡通訊聲明:本文標題《伯爾尼公約產生的背景動因及制定過程》,本文關鍵詞  伯爾尼,公約,產,生的,背景,;如發(fā)現本文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zhí)峁┫嚓P信息告之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本站內容系統(tǒng)采集于網絡,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
  • 相關文章
  • 下面列出與本文章《伯爾尼公約產生的背景動因及制定過程》相關的同類信息!
  • 本頁收集關于伯爾尼公約產生的背景動因及制定過程的相關信息資訊供網民參考!
  • 推薦文章
    花垣县| 深水埗区| 泰和县| 阜城县| 潜江市| 江津市| 辉县市| 从江县| 乐清市| 古交市| 南汇区| 和静县| 全州县| 华坪县| 鄂州市| 道真| 文登市| 阿尔山市| 吉木萨尔县| 巫溪县| 安阳市| 蕲春县| 邯郸县| 长兴县| 界首市| 德州市| 涿州市| 宝坻区| 东港市| 玉林市| 洛宁县| 营口市| 巴林左旗| 旌德县| 河东区| 鹿泉市| 永平县| 菏泽市| 社会| 建平县|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