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可思議:沙坪壩區(qū)的社保咨詢電話線竟被工作人員拔掉,而原因是“咨詢忙不過來”。
當事人的心理也許是:反正忙不過來,一邊是電話線外的咨詢者,一邊是眼前的咨詢者,“遠在天邊”與“近在眼前”之間,于是放棄了前者。輕重緩急之間,只顧“重”與“急”,舍棄“輕”與“緩”,也許還算科學的統(tǒng)籌,算先抓主要矛盾?
就算當事人真的很忙,就算該局真的人手那么緊張,但這就有拔掉咨詢電話線的理由嗎?不。如果照此邏輯,很多行政服務熱線都可以借故拔掉。
一個簡單的設問是:如果這熱線是當事人聯(lián)系生意的通道,他會因為眼前人太多而把電話線拔掉嗎?不。因為這不止是一條熱線,更是他的生存線。
的確,面對公務,總有少數(shù)公務人員缺少主人翁意識,“反正是公家的事,能推則推”。這種心態(tài)放在一部服務電話上,則主要只看到一條冷冰冰的“熱線”,而少看到熱乎乎的“服務線”、“生存線”:不僅事關求助者的生存,也事關少數(shù)政府職能部門員工的生存。
這些年,不少職能部門都開設了服務熱線,這是“執(zhí)政為民、服務發(fā)展”的體現(xiàn)。但總有些熱線,開得熱鬧,接得冷清,有的甚至摘掉話筒讓熱線永遠都是忙音!
俗話說:聾子的耳朵是擺設。有哲人說:一個沒有尊嚴和靈魂的人,他的身體是擺設!而形象地說,如果一個乞丐沒了尊嚴沒了靈魂,即使身體只是擺設,也許還能生存下去,可作為一名公務員,如果沒了“執(zhí)政為民,服務發(fā)展”之心,就除了是個擺設外,而且還難以生存下去。
但愿這“拔掉電話線”只是一個意外:僅僅是意外拔掉了一根熱線,而“服務線”和“生存線”依舊銘刻在心。
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