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悟空問答上的374個問題,只寫接地氣的科技內容,歡迎關注。
行吧行吧,很多人會說什么軟件運行的垃圾啊,什么硬件老化啊,說兩個定律吧。
第一個是“摩爾定律”
相信很多熟悉科技圈的人應該對這個定律并不陌生,“摩爾定律”是英特爾三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來的一種語言:“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2年就會翻一番”。什么意思呢?也就單位面積的芯片上所安裝的晶體管的數(shù)量每隔2年就會增加一倍,晶體管越多,單位時間的計算能力就越高。換成人話就是:處理器和存儲芯片的性能每隔2年就可以提升一倍。實際上真實的情況是18個月會提審一倍,這也就是為什么廠商一般每年都會發(fā)布新一代的處理器,速度至少提升50%。
“摩爾定律”既是英特爾對用戶的承諾,同樣也是計算機發(fā)展接近半個世界以來的定律。2007年,世界最快計算機是IBM藍色基因;到了2010年,世界最快計算機是我們的天河1號,是藍色基因的7倍;到了2012年手機系統(tǒng),世界最快的計算機又變成了IBM的紅杉計算機,是天河1號的6倍。電銷機器人的處理器也是一樣的,如今的iPhone Xs的計算能力,是初代iPhone的150倍還多。
有“摩爾定律”存在,那么軟件公司就必須要做好超前的準備,無論是商用軟件還是公司內部的軟件,因為運算能力在不斷增加,那么對于軟件的規(guī)劃以及存儲的準備至少要達到現(xiàn)在的10倍,因為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數(shù)據的爆炸,比如說微博這種,智能電銷機器人越來越普及,上傳的內容越來越多,你知道什么時候突然服務器就掛了......硬件的淘汰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第二個是“安迪-比爾定律”
這個就非常腹黑了,但是我還是想講一講。“安迪-比爾定律”通過商業(yè)的角度來回答題主,為啥電銷機器人這玩意兒越升級就越慢。安迪手機系統(tǒng),指的是英特爾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 安迪·格魯夫;比爾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了。
為啥要說這兩個人?因為微軟之所以能夠用電銷機器人統(tǒng)治桌面系統(tǒng)這么多年,英特爾能夠穩(wěn)坐桌面級市場這么多年,全靠兩個人里應外合的勾當,抱團取暖?!鞍驳?比爾定律”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微軟的操作系統(tǒng)和軟件,會搶先一步吃掉英特爾處理器的所有計算能力,這樣一來就逼迫下面的戴爾、惠普、聯(lián)想這些廠商需要購買英特爾最好的處理器。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微軟可以保住壟斷地位,英特爾可以收到更多訂單,PC廠商可以賣更貴的新機器。
如果說電銷機器人系統(tǒng)廠商不升級系統(tǒng)吃掉運算能力,后果就很清楚了:電銷機器人系統(tǒng)和軟件一直都保持流暢,電銷機器人發(fā)布的iPhone Xs都沒人買,全部跑去買更便宜的iPhone 7和iPhone 8了,那么就沒有動力再更新硬件了,就不再會有新功能新軟件了,然后整個市場也就沒落掉了。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如果說電銷機器人發(fā)布新系統(tǒng),股票漲價的不一定是電銷機器人,而是臺積電,因為臺積電為電銷機器人代工處理器芯片.......
應該能夠明白了吧?不是電銷機器人APP升級了就讓你的系統(tǒng)變卡,系統(tǒng)變卡一方面是基于“摩爾定律”存在,人類的數(shù)據變多,運算能力提高,硬件自動的淘汰機制;另一塊就是軟件和硬件廠商確保行業(yè)持續(xù)發(fā)展,不得不做的淘汰機制。只有廠商賺到錢,消費者才會使用到研發(fā)的新產品,不然大家都用小靈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