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較爆紅的一個詞叫做“職場PUA”,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從有管理開始就有了,但涉及銀行業(yè),敏感的詞匯加敏感的行業(yè)加敏感的時期,想不紅都難。
我們先說PUA(Pick-Up artist),原本是一種溝通技巧,進入國內以后,被有心人插上了翅膀,一躍成為撩妹利器,實質就是精神控制(詳見北大自殺女生案例)。
這種行為藝術在職場上的表現(xiàn)就是讓一個被管理者絕對的服從,通過一些方法及套路,對員工進行精神打壓,使員工在潛移默化下逐漸失去自我判斷能力、無法認清自己,進而將主動權交由對方掌控,從心理上完全臣服于對方。這種精神控制方法的可怕之處在于你完全不自知,只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對、不夠,達不到預期,判斷思路有問題等等。
在管理中,從來就沒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好的管理者總是隨著情況的變化,人員性格的不同來調整管理方法和思路。這是十分消耗心血精力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這個時候,另一種模式來了,他告訴你與其耗時耗力來做精細化管理,不如采取這種方法“只要輕輕松松罵罵人,管理效率顯著提高”,現(xiàn)實中確實有一些領導者,喜歡一邊罵下屬不行,打壓摧毀下屬的自信心,讓下屬變得卑微好使喚。但這正是領導者無能的表現(xiàn),只有無能的人才會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團隊領導是需要通過團隊來拿結果的,所以與團隊成員溝通,幫助下屬從錯誤中成長,是一個領導者必須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如何來做好批評工作,而不淪為PUA管理呢,可以掌握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保持客觀中立的評判標準。要求管理者不以自己的喜好等外部原因來評判下屬的工作,要根據事情的原始狀態(tài)來進行評判分析,評判標準要立足于分析事件本身。這也要求我們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對員工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貼標簽,不因偶然事件就給給員工能力下結論。
二是正確的使用批評這個工具。批評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是常見的工具,也就是說批評只是一種手段,通過這個手段要達到的目的才是關鍵。我們做批評管理更多的是對事件過程進行還原,對員工在事件中的錯誤行為進行剖析,避免類似的錯誤重復發(fā)生,這才是批評的目的所在。
三是批評的及時性。
無論表揚還是批評,一定要及時,所謂的管理不過夜就是如此,任何事情過了時效性,事后再來做,往往會失去應有的效果。所以必須盡快給予反饋。
在實際工作中,表揚是比批評更為重要的。因為在工作中,最差的遭遇就是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管理者不僅要用好批評管理,更要利用好表揚這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