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論壇(ctiforum)6月29日消息(記者 李文杰):昨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做出立案決定,受理上海智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關于小i機器人專利確權的再審申請,該再審申請針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蘋果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糾紛案做出二審判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出人意料的撤銷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的第21307號(即維持小i機器人發(fā)明專利有效)無效宣告決定,判令專利復審委員會重新做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作為專利權人一方,上海智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小i機器人)對此結果不服,提出再審申請,最高法院在一個月內迅速予以受理立案。
小i機器人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人工智能的開發(fā)和應用,是中國發(fā)明專利ZL200410053749.9(一種聊天機器人系統(tǒng))的權利人。該專利是全球領先的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產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能夠以自然語言完成人機交互。
上述專利2004年申請,2009年授權。Siri的原專利權人成立于2007年,2010年被蘋果以2億美金收購,最初是以文字聊天服務為主,隨后通過與全球最大的語音識別廠商Nuance合作,Siri實現了語音識別功能。2011年12月6日,蘋果公司首次在其發(fā)布的iPhone4S手機上推出Siri,即智能個人助理服務,其后又在iphone5、iPad3、iPad4、iPad mini、iTouch4等產品中陸續(xù)搭載Siri。
2012年6月,小i機器人起訴蘋果公司Siri產品侵犯了其知識產權,不過遭蘋果公司反擊,2012年11月,蘋果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宣告小i機器人專利權無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組件罕見的五人合議組,最終認定蘋果無效請求理由均不成立,小i專利合法有效。隨后,蘋果公司將國家知識產權局訴至北京市一中院,要求其撤銷小i機器人專利的決定,北京一中院同樣以處理重大案件的五人合議庭進行審理,并判決駁回蘋果公司的訴訟請求。在經歷了2輪敗訴后,蘋果公司在北京市高院意外獲勝,北京高院以專利撰寫中個別技術描述不充分為由,撤銷了專利復審委和北京一中院的判決。
這樣的結果,在知識產權局掀起軒然大波,因為按照二審判決確立的觀點來衡量,中國絕大多數的軟件專利都是公開不充分的,應該無效。法院以“描述不充分”來撤銷這個專利,對所有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同時,也給專利審查部門提出了超出專利法明確規(guī)定以外的要求,因此,從信息技術專家、到知識產權界,到司法界,關于這場官司都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主流意見認為法院對于技術問題應該引入技術調查機制,不能因為法官不懂技術,就脫離本領域技術人員認知的標準線。
就產業(yè)的影響而言,國內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知名學者、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應用研究所賀梁教授表示:“在未來,智能人機交互技術將會被廣泛應用,甚至可能成為?種標配。技術專利的歸屬具有關系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意義。如果被無效,我們國家本來領先的技術,將要落后一代。”
經過十多年的技術研究和開發(fā),小i的創(chuàng)新產品及其服務體系使得智能機器人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服務的最終用戶數超過2億,每年上百億的對話互動,業(yè)務涉及通信、金融、政府、電子商務、智能汽車、智能電視、智能家居等領域。5月26日,小i機器人發(fā)布“中國最強大腦”云智能平臺,各個單位、各個機構都可以利用這個開放的平臺,迅速的發(fā)展各自的各種應用,而一般的機器接入了這顆“大腦”,就變成了智能機器人,可以做更多更好的工作。小i以平臺打造攜手產業(y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推智能機器?產業(yè)發(fā)展。
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Gardner曾表示:關于智能機器人的綜合應用,小i機器人實際已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并把小i的案例作為智能機器人的典型應用在全球范圍內予以推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司法沒有能公平公正地保護創(chuàng)新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的專利技術,受損失的將不是一家企業(yè),而是萬眾創(chuàng)新。而最高人民法院如此快速的做出反應,受理本案,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對于這場官司的重視,社會公眾對最高法院公平、公正審理此案抱有極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