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廣州首個智慧地鐵站在地鐵廣州塔站開通,廣電運通(7.31-3.18%,診股)為該站提供了智慧安檢系統(tǒng)、智能語音服務系統(tǒng)、智能售票機、人臉識別閘機、智能客服中心等系統(tǒng)解決方案,以“AI+大數據”技術助力廣州地鐵建設智慧車站示范工程。
把“安檢+票務”合二為一的智慧安檢系統(tǒng)
為了解決傳統(tǒng)安檢模式下難以兼顧的效率與安全問題,緩解高峰期帶來的大客流,在此次智慧車站示范工程建設中,廣電運通創(chuàng)新性地提供了將安檢和票務環(huán)節(jié)合二為一的智慧安檢系統(tǒng)解決方案,讓乘客把過安檢和過閘機一次“搞掂”。
該智慧安檢系統(tǒng)將實名認證與人臉識別技術引入到安檢環(huán)節(jié),通過對乘客的實名屬性與常旅客屬性進行分析定義,綜合運用大數據進行乘客精準畫像,加快通行效率。
乘客過安檢時,智能安檢門上方的屏幕會直觀展示出乘客類別及隨身攜帶金屬物品的位置及種類,升級的安檢門可分辨鑰匙、手機等非違禁品以減少誤報率,安檢員根據乘客類別和金屬類別提示快速放行或針對性檢查;部分安檢門還運用了太赫茲技術,不僅可以探測金屬物品,還可以探測人身上攜帶的粉末、液體、膠體等非金屬危險品,大大提升了安檢效率和安檢質量。
同時,智能安檢門與人臉閘機合二為一組成“安檢票務一體機”,支持車票、二維碼、銀行卡及人臉識別扣費等所有過閘手段,通過APP注冊人臉并審核通過的乘客,“刷臉”后便可以一步式過安檢進閘乘車,顯著提高進站效率。
開放式的智能客服中心
不同于傳統(tǒng)的“小房間”客服中心,智能客服中心是一個360°的開放柜臺,在1.3米高的柜體內,分別在非付費區(qū)和付費區(qū)集成了自助客服設備,乘客可以在設備上自助辦理智能問詢、車票查詢、票務異常處理(支持現金及互聯(lián)網支付)、電子發(fā)票開具及人臉實名注冊等各項業(yè)務,不用再排隊輪候工作人員的服務,替代90%以上的業(yè)務量。
而智能客服中心的“大腦”——智慧客服系統(tǒng)還能收集和分析乘客在站內的出行消費習慣、通勤線路、服務焦點等行為信息,在智能客服后臺形成乘客出行服務個性化需求庫。例如,當地鐵運營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系統(tǒng)將自動識別受影響乘客群體,向他們精準推送告知信息。
此外,廣電運通還為智慧車站內多個客服場景提供了智能語音服務系統(tǒng),能提供站名識別、購票指引、票務問詢、運營信息查詢、站內設施咨詢、站外導航等機器人(14.99-3.17%,診股)自動問答功能,實現乘客咨詢“不求人”。
“刷臉”實現無感過閘
在廣州塔站全新上線的人臉識別閘機,支持車票、銀行卡、二維碼、人臉等全部過閘方式,以實名制賬戶為依托,通過人臉識別系統(tǒng)與信用系統(tǒng)的結合,打造乘客出行無感過閘和信用支付場景。
閘機采用一體化設計,高視角遠程采集人臉,結合業(yè)界頂尖的深度學習識別算法,支持活體檢測,能在300毫秒內完成人臉識別,為乘客提供無停頓快速通行體驗,每分鐘可通行40人。
與該款閘機同系列的智能邊門則能服務免費乘客以及地鐵工作人員“刷臉”入閘。免費乘客在站內智能客服中心或“廣州地鐵”APP實名注冊后,即可使用人臉識別自助通過智能邊門,地鐵無需再安排工作人員值守,為地鐵運營實現降本增效。智能邊門也可以作為智能客服中心的配套產品,遙控為工作人員放行,還可將臨時出站票升級為刷臉方式,提高運營效率。
今年正值中國地鐵運營50周年,廣電運通助力廣州地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科學技術,建設智慧車站示范工程,以數據驅動實現智能化的服務、網絡化的協(xié)同、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化的延伸,推動交通領域從以“票”轉向以“人”為核心的場景升級,實現對實名乘客的精準、細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