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迭代器就是一種可以遍歷一種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機制,在Lua中,通常將迭代器表示為函數。每調用一次函數,就返回集合中的“下一個”元素。每個迭代器都需要在每次成功調用之后保存一些狀態(tài),這樣才能知道它所在的位置及如何走到下一個位置,通過之前博文的總結,閉包對于這樣的任務提供了極佳的支持?,F(xiàn)在我們就用代碼來實現(xiàn)一個簡單的迭代器。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tion values(tb)
local i = 0
return function ()
i = i + 1
return tb[i]
end
end
local testTb = {10, 20, 30}
for value in values(testTb) do
print(value)
end
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迭代器,使用閉包來完成整個任務;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接下來,再看看泛型for的語義。
泛型for的語義
泛型for比較復雜,它在循環(huán)過程內保存了迭代器函數。它實際上保存著3個值:一個迭代器函數、一個恒定狀態(tài)和一個控制變量。接下來,分別進行總結。
泛型for的語法如下: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or var-list> in exp-list> do
body>
end
其中,var-list>是一個或多個變量名的列表,以逗號分隔;exp-list>是一個或多個表達式的列表,同樣以逗號分隔。通常表達式列表只有一個元素,即一句對迭代器函數的調用。例如: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or k, v in pairs(t) do print(k, v) end
for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in后面的表達式求值,這些表達式應該返回3個值供for保存:迭代器函數、恒定狀態(tài)和控制變量的初值。這里和多重賦值是一樣的,只有最后一個表達式才會產生多個結果,并且只會保留前3個值,多余的值會被丟棄;而不夠的話,就以nil補足。
在初始化完成以后,for會以恒定狀態(tài)和控制變量來調用迭代器函數。然后for將迭代器函數的返回值賦予變量列表中的變量。如果第一個返回值為nil,那么循環(huán)就終止,否則,for執(zhí)行它的循環(huán)體,隨后再次調用迭代器函數,并重復這個過程。在前言部分的代碼中,只是返回了迭代器函數,并沒有返回恒定狀態(tài)和控制變量。下面通過代碼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or var_1, ..., var_n in explist> do block> end -- 就等價于以下代碼:
do
local _f, _s, _var = explist> -- 返回迭代器函數、恒定狀態(tài)和控制變量的初值
while true do
local var_1, ..., var_n = _f(_s, _var)
_var = var_1
if _var == nil then break end
block>
end
end
end
無狀態(tài)的迭代器
所謂“無狀態(tài)的迭代器”,就是一種自身不保存任何狀態(tài)的迭代器。因此,我們可以在多個循環(huán)中使用同一個無狀態(tài)的迭代器,避免創(chuàng)建新的閉包的開銷。
在每次迭代中,for循環(huán)都會用恒定狀態(tài)和控制變量來調用迭代器函數。一個無狀態(tài)的迭代器可以根據這兩個值來為下次迭代生成下一個元素。這類迭代器的代表就是ipairs。它可以用來迭代一個數組的所有元素。如下述演示代碼: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local aTb = {"One", "Two", "Three"}
for i, v in ipairs(aTb) do
print(i, v)
end
在這里,迭代器狀態(tài)就是需要遍歷的table(一個恒定狀態(tài),它不會在循環(huán)中改變)及當前的索引值(控制變量)。我們可以使用Lua代碼來實現(xiàn)ipairs,大概就如下代碼: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local function iter(a, i)
i = i + 1
local v = a[i]
if v then
return i, v
end
end
function ipairs(a)
return iter, a, 0
end
函數pairs與ipairs類似,也是用于遍歷一個table中的所有元素。不同的是,它的迭代器函數是Lua中的一個基本函next。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tion pairs(a)
return next, t, nil
end
在調用next(t, k)時,k是table t的一個key。此調用會以table中的任意次序返回一組值:此table的下一個key,及這個key所對應的值。而調用next(t, nil)時,返回table的第一組值。若沒有下一組值時,next返回nil。所以,我們也可以使用next來判斷一個table是否為空。
對于大家經常迷惑的ipairs和pairs的區(qū)別,在這里就能看的一清二楚了,ipairs只能用于遍歷index是整型的table,同時,由于ipairs返回的控制變量初值為0,這就決定了,ipairs只能訪問index從1開始的key和value;ipairs不能返回nil,當key對應的值為nil時,就直接終止遍歷;而pairs則沒有要求。關于ipairs和pairs的具體差異,請參考這篇博文:點這里。
當然了,有了無狀態(tài)的迭代器,就有了有狀態(tài)的迭代器了,有狀態(tài)的迭代器就是專門用一個table來保存狀態(tài);在無狀態(tài)的迭代器中,我們每一次都是迭代一個table,這個table就是一個無狀態(tài)的table,它不會再遍歷的過程中發(fā)生變化,而有狀態(tài)的迭代器,則會在遍歷的過程中對迭代的table進行變更,迭代的table的狀態(tài)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這里不做詳細的總結。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深入解讀Lua中迭代器與泛型for的使用
- 淺析Lua中的迭代器
- Lua教程(五):迭代器和泛型for
- Lua中的迭代器和泛型for介紹
- Lua中的迭代器和泛型for實例
- Lua中的迭代器(iterator)淺析
- Lua的迭代器使用中應該避免的問題和技巧
- Lua中的for循環(huán)和迭代器的秘密探究
- Lua中的迭代器淺析
- Lua基礎迭代器的使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