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穿戴設備不但是有笨重外形而且讓使用它的人看上去怪異的設備,而是正在呈現(xiàn)“拉鏈入侵”趨勢,逐步完成對人體“由表及里”的“入侵”過程,最終植入體內(nèi),成為人體的一部分。近日,MIT媒體實驗室聯(lián)合哈佛醫(yī)學院,共同研發(fā)一項名為“Dermal Abyss”的項目。此項目的發(fā)起人是MIT的研究人員、計算機工程師Katia Vega,前不久她剛剛為秘魯?shù)墓こ碳夹g大學開設了計算機科學系。
確切地說,Dermal Abyss是一種可對人體狀況進行監(jiān)測的刺青墨水,可直接反映出人體的化學變革。例如綠色代表鈉,紫色代表PH值,從淺綠到棕色則是葡萄糖。顏色程度的深淺紛歧,對應著人體內(nèi)差別化學元素的含量,從而實時反映出人體各項指標的狀況。
實際上,Dermal Abyss相當于一種新型的可穿戴設備。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可穿戴設備不但是有笨重外形而且讓使用它的人看上去怪異的設備,而是正在呈現(xiàn)“拉鏈入侵”趨勢,逐步完成對人體“由表及里”的“入侵”過程,最終植入體內(nèi),成為人體的一部分。
一、可穿戴設備種類繁多,正“由表及里”入侵人體
縱不雅觀人類發(fā)展史,結束了茹毛飲血、獸皮樹葉的原始社會之后,人類走向文明的一大標識表記標幟便是用棉麻絲毛制作成服飾、鞋帽等物品穿戴在身上。此外,為了美不雅觀與彰顯身份地位,人類發(fā)明并佩戴各類飾品。數(shù)千年來,穿戴文化博大精神,材料也是八門五花并處于持續(xù)更新的狀態(tài)中。到今天,人類在穿戴上早已不滿足于基本需求,還利用先進的科技制造出了智能穿戴設備。
自谷歌眼鏡出現(xiàn)起,可穿戴設備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席卷而來的新一輪智能設備熱潮。從傳統(tǒng)廠商到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再到科技巨頭紛紛受到這一熱潮的吸引,各類可穿戴設備層出不窮,市場一時間火爆異常。
然而,在熱潮逐漸退卻后,卻顯現(xiàn)出了許多問題。最明顯的是許多可穿戴設備體積龐大或外形怪異,加之并非剛需,致使市場泡沫涌起,隱隱呈現(xiàn)噱頭化趨勢。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促使可穿戴設備向一種全新的標的目的發(fā)展,好比上文提到的Dermal Abyss。
在Vega 的理念中,人體皮膚是一種新型交互界面,它能夠顯示出許多奧秘,這一理念在Dermal Abyss上表現(xiàn)的極為充分。
例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只需通過Dermal Abyss在淺綠色和棕色之間的變革,就能夠洞悉自身的血糖水平,而不必非要去病院做手指點刺試驗;Dermal Abyss中的鈉傳感器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發(fā)光,用以告知人體中的水含量,從而制止脫水狀況的發(fā)生;PH值的變革有助于使用者實時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警惕“亞健康”現(xiàn)象。
此外可以設想一下,在去病院就醫(yī)時,向醫(yī)生直接展示Dermal Abyss,可以幫手醫(yī)生進行快速診斷,并免去許多以往繁瑣的檢查項目。
對在人體表層加入技術這方面,Vega花費了7年時間進行研究。除了Dermal Abyss,她還研制出了具有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功能的指甲油、導電化妝筆以及能夠遵循眼部肌肉收縮的智能可穿戴式假睫毛等等,她認為這些都屬于“斑斕科技”的范疇。
雖然Dermal Abyss還未投入實際應用中,但研究人員已經(jīng)在豬皮膚上試驗成功。他們計劃將這項技術應用于醫(yī)療保健領域,從而幫手人們對身體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他們認為,皮膚是揭示人體奧密的入口,Vega體現(xiàn):
“我想更深入地研究,而不但僅停留在表層皮膚”。
Vega的愿望恰好反映出了目前可穿戴設備的發(fā)展趨勢,即“由表及里”,向人類體內(nèi)“進軍”,當前出現(xiàn)的許多設備都能夠證明這一趨勢。
表皮電子貼片:監(jiān)測人體生理指標
這種生理監(jiān)測芯片直接貼在皮膚上即可,相當于臨時紋身,可用來檢測體溫、心跳等人體各項生理指標,用戶則可通過配套的應用查看相關數(shù)據(jù)。
這種生理監(jiān)測芯片主要應用于醫(yī)療和運動檢測領域。在2013年的D11 Conference科技大會上,Motorola負責未來技術和項目的高級副總裁Regina Dugan展示了此類產(chǎn)品,可作為密碼使用,從而掩護人體數(shù)據(jù)隱私。
植入式指南針:路癡出行必備佳品
這款指南針名為Southpaw,出自電子工程師布萊恩·麥考伊之手。其原理是將一個微型指南針封進硅套,裝入圓形的鈦外殼中,而后植入皮下,外面只露出一個超薄的細須。當用戶面朝北方之時,細須被激活,輕輕刺進皮膚,從而達到指明標的目的的目的。
可植入芯片:避孕藥什么的可以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