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殺出重圍的平臺,面臨的是新的征途和爭霸戰(zhàn)。2016年,網絡互助異軍突起,成為互聯網保險領域最受本錢熱捧的項目。
“最火爆的時候,每天都有一家平臺成立”,17互助創(chuàng)始人高競稱。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多家平臺頒布頒發(fā)退出,行業(yè)急速回落?!扒岸螘r間,每天一家平臺退出”,高競稱。
這片千億級另外互助市場,為何如此難撬動?
一、暗自退潮
其實,行業(yè)倒閉潮,從去年年底就已開始。
號稱用區(qū)塊鏈做互助的“同心互助”,2016年9月上線后,幾個月內收獲30幾萬用戶。
而本年1月6日,同心互助卻正式對外頒布頒發(fā)退出。
幾乎同時頒布頒發(fā)停業(yè)的,還有八方互助,它原本是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之一OKCoin內部的孵化項目,也宣稱使用區(qū)塊鏈技術。
在正式退出時,八方互助擁有95萬用戶。
一本財經詢問退出原因,OKCoin和前八方互助工作人員,都體現:“未便利回應”。
去年11月,慧擇網旗下的蒲公英互助,在推出不到40天后,就頒布頒發(fā)“對平臺進行整體升級和辦事暫停”,淪為最“短命”的網絡互助平臺。
而獲得91金融投資的人人互助,去年年底也頒布頒發(fā)改版,此后沒有公布改版預計完成時間,也沒有披露具體改版進程。
宣稱本身是“國內最大女性互助社群”的她互助,本年年初,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推文告知停止互助計劃。
如今,她互助公眾號已經無法提供辦事,與其他互助平臺比擬,它的公眾號更新極少,最后一篇停業(yè)公告,與前一篇間隔近三個月。
據互助之家數據統(tǒng)計,目前部分行業(yè)排名靠前的平臺,每周人數增長已放緩,有些只有個位數,有些甚至出現負增長。
“行業(yè)這一年多來,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洗牌?!蹦硺I(yè)內人士體現。之前是每天一家新平臺誕生,前段時間是每天一家平臺退出。
幾十家互助平臺集中退出,部分只剩一個無人打理的微信公眾號。
他們曾見證了風口上的騰飛歷史,他們出生時,轟轟烈烈,離開時,卻了無痕跡……
二、神話般的崛起
時間回溯到2016年上半年,網絡互助的激昂樂章開始奏響。
2015年初,保監(jiān)會發(fā)表《彼此保險組織監(jiān)管試行措施》,彼此保險獲得了空前關注。據國泰君安預測,到2020年,我國彼此保險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600億元。
千億級別市場,互聯網玩家也想分一杯羹。
夸克聯盟、斑馬社、水滴互助、17互助、同心互助、眾托幫等上百家網絡互助平臺,橫空出世。
整個互助行業(yè)躁動起來,大平臺不停涌現,投資額不停刷新。
據小飯桌統(tǒng)計,截至2016年10月,已有14家網絡互助平臺拿到總計約2億元的投資,22家投資機構參與其中,其中,不乏IDG、經緯創(chuàng)投、真格等知名投資機構。
本錢盛宴中,網絡互助被領入聚光燈下,加速奔跑。
數據統(tǒng)計,目前網絡互助有近3000萬用戶,有8家平臺用戶量過百萬級,眾托幫和輕松互助兩家領跑。
而2011年就已經成立的,中國第一家網絡互助平臺康愛公社(前身為抗癌公社),創(chuàng)始人張馬丁表情復雜。
幾年前,“發(fā)展還是非常慢,非常慢”的模式,卻在一夜之間被捧上了神壇。
他一方面反思,“為什么我們沒融到這么多錢”,一方面又在高興,網絡互助的風口已起。
網絡互助,,說白了是一群人聚集起來,共同商量為一種病,或一種風險“眾籌”。好比癌癥,每個人出10塊錢,如果誰真得了癌癥,大家將湊錢為他治病。
現在市面上,大多平臺都宣稱“只需要支付9元,就可以為大病投保”。
這也是保險的真正意義和核心價值——互助,為未來投保。
這個模式如此吸引投資人的終極奧秘,到底是什么?
據內部人士透露,美團網的王興,曾是“水滴互助”的天使投資人,他曾在內部討論上稱:“水滴是一個社區(qū)”。
在當時,金融領域的獲客成本已高達數百甚至上千,而這些網絡互助平臺的獲客成本,低至幾十元。
如此低成本的獲客,足以讓所有報答之紅眼。
本錢熱捧網絡互助的核心原因,是因為這是一個低成本獲客、關注健康的社區(qū)。
大風起兮云飛揚,一切神話,似乎都成為可能。
三、困難重重
網絡互助剛剛準備起飛,監(jiān)管便驟然降臨。
從風險提示,到直接點名,到本年初的“專項整治”,一路緊逼。
監(jiān)管第一次提到網絡互助,是在2015年10月,保監(jiān)會點明“互助計劃”,不具備彼此保險經營資質,存在諸多潛在風險。
網絡互助,被要求和保險劃清邊界。
去年年底,網絡互助專項整治工作開始,一些平臺開始頒布頒發(fā)退出。
“風險變大了”,業(yè)內人士姜萊對一本財經解釋,“條條框框太多,已違背了我們想從技術方面鞭策行業(yè)進步的初心。”
但監(jiān)管絕對不是導致行業(yè)退潮的核心原因,它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