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11015/621c7c05b19d92e9eb8111e0cbdb3a41.gif)
對于房地產和互聯網行業(yè),已經許久沒有聲音出來,回頭看,2014年可以看做是互聯網+房地產起始的元年,從萬科造訪小米、騰訊取經,掀起互聯網思維房地產的討論;再到房多多、愛屋吉屋的橫空出世;鏈家全面進入互聯網,以真實房源,打造號稱全國最大真實房源庫等事件的發(fā)展和演變,衍生出眾多的互聯網公司、傳統(tǒng)房產公司進入房地產領域,但幾乎被市場所吞沒,或者被業(yè)表里廣泛質疑。
10月10號被微博和房產圈刷屏的消息,似乎又讓房地產和互聯網看到了結合的曙光,有消息稱支付寶聯合上百家長租公寓公司,成立了“中國安心公寓聯盟”,根據約定,首批就會有100多萬套公寓房源入駐支付寶。
支付寶不做房產 但房產的痛點必需解決
所以,這一信號被互聯網公司或者房產公司解讀為是馬云要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解讀,或者認為阿里要與中介形成正面對戰(zhàn)的狀況,不過和一些中介聊了,許多人倒并不是這么解讀的,
因為阿里這次在其間飾演的是“辦事商”角色,而不是大家所想象的“甲方爸爸”。
其實,從2014年開始,眾多的互聯網公司就看到了房地產這個萬億級別市場的潛力,一二線城市的存量房與新房倒掛,讓大家看到了存量房市場的巨大潛力。
但為什么三年過去了,除了被市場淘汰或者依舊維持傳統(tǒng)的生意,互聯網和房地產之間的鴻溝并未被打破,歸結其原因,不外乎:
房地產行業(yè)依舊對于互聯網持不雅觀望態(tài)度,以萬科為例,他們2014年認為:“傳統(tǒng)該企業(yè)應該做的,不是遠離本身熟悉的領域,而是理解新的規(guī)則,尋找新的伙伴,運用新的工具,將原有的業(yè)務做的更好?!比f科尚且如此,其他開發(fā)商可想而知。房源數據難以有zillow這樣的房源數據平臺,給行業(yè)和經紀人提供辦事,而中國的經紀人制度和原有的商業(yè)模式難以發(fā)生顛覆式厘革。中國的信用體系是基于本來銀行的貸款金融體系,很難全面對國人進行信用畫像,在交易上存在風險。對于互聯網技術公司,有好的技術,卻對于房地產行業(yè)的理解不夠深刻,技術和產品如何匹配房地產,三年來還是摸索階段。
如此來看,行業(yè)需要的是一個打通的數據庫,還有基于這個房源數據庫所衍生出來的房地產行業(yè)的產品和辦事。
無疑租房是一個很好的出口,在政策紅利下,有理由相信這個行業(yè)的成長持續(xù)性和回報周期都會更加優(yōu)質,單從支付寶接入這些長租品牌公寓的行為上,可以看做是首次業(yè)內真實房源數據的打通,而且通過技術產品解決了一些行業(yè)長久以來的痛點。
好比說:通過支付寶搜索的租房房源,都是真實房源,租借雙方會簽訂電子合同,這個簡化了手續(xù)。一方面制止虛假合同,另一方面,簽訂電子合同后,房源也會同步自動下線,本來黑中介通過假房源或者“永遠在線低價房”的情況將不再出現。
房東和公寓辦事商的效率會提升,本身的支付更加便捷,物業(yè)水電煤、房租都不需要線下交易,減少了很多工作流程。而年輕租客也不再為錢包沒有錢而擔心,好的信用可以省押金,更好的借到租房貸款,而支付寶的金融工具又能讓房東和公寓辦理公司提前拿到想要的現金收益。
最為關鍵的是基于房東和租客之間的信用體系,都能彼此制約,對于租戶而言,因為租房的失信問題導致本身基于網上購物、線下支付無法使用,通過接入支付寶開放平臺獲得的信用體系,是目前單一的公寓辦理公司的系統(tǒng)遠遠不能比的,這樣對于房東、公寓公司以及租戶之間,形成了連貫的,具有金融和社會信用屬性的約束,這些問題都是租房領域的痛點,但這些問題靠行業(yè)公司本身解決,短期內看不到結果,而接入第三方顯然快速解決了痛點問題。
垂直行業(yè)接入的背后邏輯:支付寶與微信的護城河爭奪戰(zhàn)
接入支付寶,房產行業(yè)解決了行業(yè)的重要痛點,但在筆者看來,房產行業(yè)僅僅是無數垂直行業(yè)的冰山一角,吞并和直接產生競爭并不是支付寶的本意,但深度介入行業(yè)的意圖,其實袒露了螞蟻金服與微信支付競爭的全新策略。
公眾最想看到的是巨頭之間的爭斗,但事實卻與公眾想象是兩碼事。對于支付寶和微信兩者的競爭,一直是熱點,微信的支持方認為微信的優(yōu)勢是基于小微場景優(yōu)勢,尤其是支付頻率是高頻。其實,外界早已給微信貼上了“流量紅利”的標簽,拿小程序舉例,雖然張小龍一再強調“用完即走”、“去中心化”,但微信帶來的流量紅利卻是大家所追逐的,微信支付的高頻被限制在眾多的小微場景中,但對于支付市場份額的占領不容小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