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11015/a8a8f83038d32286abfbfa687b0db90c.gif)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機器是否能夠替代人類”成為業(yè)界最為關心的話題,然而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行業(yè)大佬對此幾乎都持否定態(tài)度。在他們看來,機器不會替代人類,而是會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不過不能否認的是,未來隨著新技術的不停出現,人類的很多工作將被機器所替代。由此帶來的是,人類對自身不停學習的改變和對未來發(fā)展的思考。
《財經》新媒體記者從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了解到,與過去幾年談及互聯網、物聯網等內容差別的是,本年“人工智能”成為了最熱門的話題。從阿里的無人超市,到遠傳技術的咨詢機器人,再到量子通信等,無不表現出人工智能正在走入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在人工智能分論壇上,IBM、Facebook等眾多外企高層均透露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fā)展,并紛紛布局中國市場。而另一個事實是,從本錢層面來看,中國的投資公司早在兩年前就開始投資國外技術,看中這些技術未來在中國市場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工智能仍處在初級階段,更多的應用表現在辦事場景和工業(yè)領域,而在背后涉及的是大數據、知識和算法,還包孕應用場景。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目前行業(yè)仍然存在必然的問題,很多大數據技術的不健全影響了算法,而國內在數據開放方面相對國外還是比較落后,數據的開放亟需上下游產業(yè)聯動。此外,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需要盡快完善出臺。
人工智能市場蓄勢待發(fā)大數據積累仍然不足
在本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最吸引人的熱點當屬人工智能。從國內企業(y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到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百度CEO李彥宏,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再到國際企業(yè)IBM資深全球總裁羅思民、Facebook全球副總裁石峰等無不提到了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以及企業(yè)所面臨的機會。
IDG發(fā)布白皮書稱, 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將達 2758 億人民幣,未來五年復合年增長率超50%。
記者從世界互聯網大會各家企業(yè)的參展情況來看,涉及人工智能的企業(yè)占到對折,而最為吸引人的當屬阿里的無人超市,短短兩天時間排隊體驗的人群從未間斷。無人超市應用了大量的“黑科技”。首先,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天貓無人超市將對消費者進行快速面部特征識別、身份審核,完成“刷臉進店”;其次,通過物品識別和追蹤技術,再結合消費者行為識別,天貓無人超市能判斷消費者的結算意圖,最后通過智能閘門,從而快速完成“無感支付”。
與去年互聯網大會企業(yè)紛紛以大數據和物聯網概念參展差別的是,本年人工智能概念的智慧項目也多了起來,而除了人臉識別外,機器人也成了本年大會一大亮點。記者現場了解到,遠傳技術提供的辦事機器人“小遠”可以通過語音交互與參會者進行互動,能夠清楚地向其介紹有關大會議程、展位、交通、休閑、天氣甚至旅游等多方面的內容。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其他展臺,友邦、搜狗、京東、百度、科大訊飛等多個企業(yè)也推出了理財、物流、醫(yī)療等相關垂直領域的機器人。
浙江遠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立新體現,目前為大會提供辦事的機器人主要用于咨詢辦事方面。去年至今,公司研發(fā)的幾類機器人已經進入了銀行和通信企業(yè)的營業(yè)廳、科技園區(qū)、小區(qū)等多場景,實現商業(yè)化應用。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內,咨詢辦事機器人會得到大規(guī)模發(fā)作,人對機器人的接受程度也會越來越高。
與其他行業(yè)相同的是,機器人對數據的要求也非常高,機器人汲取越多數據,越能為人類提供更詳盡的辦事,這就需要各類數據的互聯互通。但目前,受多種因素影響,差別行業(yè)、企業(yè)、政府間的數據共享仍不徹底,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數據共享度低,亟需得到改善。
“大數據背后是各種算法,但是因為數據的不足,目前機器人深度學習的能力還不夠”。徐立新體現,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還在起步階段,主要原因有兩方面:首先是原始數據的積累不足。人工智能發(fā)展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大數據的積累,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來了解智能機器人每一步、每一句話,這背后需要大量的算法。目前國外大數據要比國內更全面,數據更開放,一些國外知名的大學也對外開放。
其次,目前機器人的生產廠家大部分還處在初創(chuàng)階段,對業(yè)務場景的設計還不夠有經驗。如果用機器人來寫稿,不但要掌握一些語言邏輯,還要掌握被采訪人的語言習慣等問題,所以需要體例尺度的話術。如果沒有尺度的話術,機器人就無法真正的理解人類,所以機器人深度學習的能力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