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7
比來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在3月20日發(fā)布了世界幸福國家排行,挪威被評為2017年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中國排名第79。
比擬2016年第83位、2015年第84位、2013年第93位(2014年的數(shù)據(jù)不是很準確,坤鵬論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也有說是93位的)、2012年第112位,咱們一直在上升,但依然還是沒有脫離中游水平。
相信在談到“你幸福嗎?”這個話題時,不少人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
趙傳在《沉默的羔羊》中聲嘶力竭地唱著:
幸福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傳說!
人一直在追求幸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然鵝,結果常常是找也找不到!
幸福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擁有時你不覺得,失去時你才突然“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塞繆爾·約翰遜說,幸福只是半晌的事,喝醉了就會擁有幸福感。
盧梭認為,幸福就是坐在一艘船上,漫無目的漂流,就像上帝那樣。
人活在世,誰不想幸福!
今天坤鵬論和大家聊聊幸福感這個話題。
2012年,國慶節(jié)央視《新聞聯(lián)播》播放了一組在街頭隨機采訪普通人的新聞,采訪主要只提及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幸福嗎?”
后來經過互聯(lián)網的洗滌,這個問題被演釀成了無數(shù)版本,最經典的莫過于:“你幸福嗎?”“我姓曾!”
對于幸福,每個人都有本身的答案,但打動屌絲大眾的答案應該是:
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這個樸素的答案背后,其實蘊含的最大信號就是有錢!
當年那首網絡神曲——有錢了! 有錢了!可我就不知道怎么去花!
其流行的最大原因就是,廣大屌絲群眾多么多么希望錢多到不知怎么花!
但是有錢真的就幸福嗎?
美國有個幸福經濟學的始祖和奠基人叫伊斯特林,他在1974年提出了一個讓人很沮喪的理念,那就是一國的經濟增長未必會換來生活滿意度的改善,這個主張后來被人們稱為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或是“幸福悖論”。
這位老兄手伸得挺長,后來還專門組織搞了一個論文叫《中國的生活滿意度:1990-2010》(China's Life Satisfaction, 1990-2010),說這20年里,中國經濟高歌猛進,但中國普通老黎民的生意滿意度卻呈急劇下滑的趨勢,多數(shù)人2010年的幸福感還不及1990年時的情況。并且這篇論文充滿了大量數(shù)據(jù)分析,讓人想辯駁都無力還手。
當然,咱們也不消妄自菲薄,因為來自世界各國的經驗數(shù)據(jù)都顯示,這個悖論具有頑強的適用性和強大的解釋力,不但中國這樣,許多國家都一樣。
去年,馬云說“一個月有兩三萬、三四萬塊錢,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家庭,沒有比這個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
接著馬云又增補道:“超過一兩千萬,麻煩就來了”、“超過一兩個億的時候,麻煩就大了”
這個當時被眾多吃瓜群眾斥責為裝逼!
但是,有個《2016年度中國幸福陳訴》說:隨著個人月收入的增高,居民幸福感先升高后降低。月收入1.2萬元-1.5萬元的人,幸福感是最高的。
別的,前幾年央視大數(shù)據(jù)的調查也發(fā)現(xiàn),“收入多少”與“幸福感”會呈一種“正相關”的關系,但是,年收入在30萬形成了一個幸福的拐點,超過30萬的家庭隨著收入越高,幸福感逐漸下降。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幸福感低于8-12萬的家庭。他們傍邊,感覺到“不幸福”的人群比例幾乎與低收入群體(年收入1-3萬元)相當。
坤鵬論回想起來,還真是這么個道理,這么多年來,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年收入沒超過10萬,還有個真心愛人天天陪伴。
為了尋找幸福感,坤鵬論查閱了大量資料,越看越泄氣,為了讓大家和我們一起泄泄氣,下面就整理幾條讓你不幸福一下吧。
1.好多公司都希望讓公司的員工感到幸福,因為辦理者認為,這樣員工會更愛工作。
按照國外的調查顯示,員工幸福感強,確實可以保證流失率降低,而且更能滿足客戶需求,安適感更高,并且也更愿意履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