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41
夏天,怎么能少得了小龍蝦呢?
論地位,小龍蝦魅力無遠弗屆,南北通吃,可謂中華美食圖鑒一員猛將。比來,聽說周黑鴨都開始賣小龍蝦了,這個“夜宵網(wǎng)紅”究竟有何魅力能切下千億級市場?在攻占味蕾之前,是如何給吃貨“洗腦”的?全媒派(qq_qmp)這就帶你捋一捋小龍蝦的走紅史。
小龍蝦為何成了網(wǎng)紅icon?
當我們在吃小龍蝦時我們在想什么
小龍蝦應(yīng)該算一枚季節(jié)性的“網(wǎng)紅”,冬伏夏出的那種。且號召力極強,不管是微信還是微博,有小龍蝦出現(xiàn)的地方,總是評論數(shù)、點贊數(shù)、飯局不停。這個“八面來風”的美食網(wǎng)紅究竟是怎么煉成的?
自帶社交屬性:先拍再吃
雖然是“被自拍”,但是小龍蝦的顏值(尤其是做好的)絕對時刻在線。泛著油光、紅彤彤的蝦體在大堆辣椒、花椒的簇擁下,顯得格外誘人。除了食相誘人,小龍蝦店對菜品設(shè)計和包裝紛紛走起逼格路線,這也是其頻頻出現(xiàn)在票圈的原因。
“超級龍蝦盛宴”的“盛況”和講究的擺盤也滿足了年輕人“不但能吃還能曬”的要求。
就算是在家里蓬頭垢面地點份龍蝦外賣,憑借逆天的包裝和logo設(shè)計,拗造型發(fā)票圈也并不是什么難事。有趣的標識、鮮明的logo、萌萌噠的宣傳語,讓小龍蝦外賣成為外賣中的“萌物”和“貴族”。
除了好看,小龍蝦的吃法也有講究,絕對是裝逼的好時機。雖說吃法各異,但總的來說,能干凈利索地剝好一只小龍蝦,是個人魅力和能力的雙重表現(xiàn),還被歸到了“撩妹技能”中。知乎大神們還專門總結(jié)了吃蝦的“五件套”和“三部曲”。這滿滿的儀式感,不發(fā)票圈簡直暴殄天物。
剝蝦快感:身心雙重愉悅
愛吃小龍蝦的往往會自欺欺人,眼前蝦殼堆積成山,卻告訴本身“肉很少嘛”、“并沒有吃太多嘛”。事實上,這也是小龍蝦能成為網(wǎng)紅的一個要素,滿足消滅食物的快感,但心理上并不會感到暴飲暴食。
更重要的是,小龍蝦食用過程堪稱“沉浸式”,大概是唯一能讓所有人放下手機、埋頭苦吃的菜品。因而無論線上線下,吃小龍蝦要比其他事物體驗更爽。
營造儀式感:夏天的“啤酒蝦聊”
吃小龍蝦似乎已經(jīng)成為迎接夏日的儀式。相信不少人聽過小龍蝦拯救簋街的故事。“沒在簋街吃到小龍蝦就等于白來”的龍蝦熱潮,,也來自于此:在簋街舉辦的“首屆麻辣小龍蝦節(jié)”成功喚起人們對簋街夜市的熱情,重振簋街因拆遷改造跌落的人氣,簋街才起死回生。而龍蝦節(jié)也因此成為很多商家熱衷舉辦的活動。
從 2000 年就開始舉辦的“盱眙國際龍蝦節(jié)”、“潛江龍蝦節(jié)”也讓這兩個并不怎么出名的小城市聞名遐邇,連“餓了么”都聯(lián)合武漢各大商家推出“龍蝦節(jié)”,用促銷的方式吸引消費。啤酒、美女、轟趴一齊上,小龍蝦帶著夏季的騷動和濃烈的荷爾蒙,營造出嗨翻整個夏天的氣勢。
就像韓劇讓“啤酒炸雞”套餐成了冬天和戀愛的標配。讓人胃口大開的小龍蝦和冰爽解暑的啤酒則成了盛夏和荷爾蒙的標識表記標幟。除了美味擔當,還多了一種儀式感。
當KOL遇到小龍蝦
品牌落地轉(zhuǎn)化,制造流行話語
小龍蝦也沒有放過微博大v和自媒體這些流量入口,讓本身成為一個有“故事”的網(wǎng)紅。
張嘉佳和好基友蔣政文合伙開的龍蝦店“卷?!?,就以 “卷福和華生”為賣點、以張嘉佳和蔣政文為流量入口,用眾籌的方式吸引到了一批嘗鮮的食客。之后以運營IP的形式,吸引粉絲、搭建社區(qū)。從線上外賣到線下實體店——店面設(shè)計結(jié)合圖書館、食堂、操場等能承載有情的元素——也是因為有些用戶希望能在線下找到一個空間,能夠聚會、交流、社交,是“完全跟著用戶需求來考慮的”。
除了張嘉佳,卷福還和自媒體“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合作,從好基友社區(qū)一路深入到好閨蜜社群——“好基友,一輩子”是卷福的slogan ,而“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是閨蜜社群。一篇文末有“點贊過 1 萬,直播李筱懿吃小龍蝦”的賭約讓“卷?!贝笠?guī)模曝光在閨蜜們面前。這次營銷事件讓“好基友和好閨蜜一起愉快地玩?!?,也讓卷福收獲了不少流量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