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優(yōu)兔電銷機器人,以及優(yōu)兔智能電銷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機器人有心嗎
確實就硬件上來說,機器人是有芯片的,但是就情感來說機器人是沒有心的
在機器人家上了解到,在科幻電影里,經常出現(xiàn)具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女友”或是“計算機管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科學家們正試圖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模擬人類思維方式,建立高度擬人化的人機互動,讓機器人介入人類的社交關系。甚至,有人預言,以后人們的“閨蜜”可能演變成“機蜜”,甚至還會有人和機器人結婚。
應用領域廣泛
3月14日,微軟(亞洲)互聯(lián)網工程院宣布,將與騰訊QQ開展以微軟小冰進入QQ群聊和QQ公眾號為重點的新一輪合作。在業(yè)界看來,這是人工智能在社交平臺激發(fā)用戶交互潛能的又一次嘗試。
微軟小冰是微軟(亞洲)互聯(lián)網工程院發(fā)布的一款人工智能伴侶虛擬機器人。依靠實時情感決策對話引擎,微軟小冰不僅可以以幽默風趣的風格與用戶進行實時對話,還可以進行語音和圖像的多感官交流。自2014年誕生以來,憑借微軟在圖像識別、自然語音、大數據、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優(yōu)勢和獨特的“情感計算框架”,微軟小冰已擁有數千萬用戶,并以200億次人機對話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人工智能“美少女”。
當然,人工智能在社交領域的應用遠非“陪人聊天”這么簡單。比如,在醫(yī)學領域,一款中風患者康復教練機器人,會通過人機互動,為患者演示訓練動作、監(jiān)督患者運動、提供訓練質量反饋及改善意見,同時還能鼓勵并敦促患者加強康復信心。研究顯示,人類更喜歡和具有身體外形、并能模擬真人交往的機器人互動。因此,一旦社交類機器人被應用于促進兒童智力發(fā)育、陪同病人康復治療等領域,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市場空間巨大
國外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平均每天在視頻網站“優(yōu)兔”停留40分鐘,使用社交網站“臉書”35分鐘,同時還要花25分鐘使用通訊應用Snapchat。而根據騰訊發(fā)布的“2016微信數據報告”,一半以上的用戶每天使用微信超過90分鐘。以上數據表明,社交網絡依賴已成世界性現(xiàn)象。
而在機器人市場,市場研究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機器人消費指南》上發(fā)布預測報告稱,全球機器人行業(yè)及相關服務市場規(guī)模年復合增長率達17%,2019年行業(yè)規(guī)模將達到1354億美元。
社交網絡市場的火爆和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背后,孕育著巨大的商機,這也為人工智能介入社交領域注入巨大動力。
在如今的技術條件下,聊天機器人已能輕松實現(xiàn)擬人化對話交互,并可完成諸如打車、搜索等任務。社交機器人也被普遍用于企業(yè)虛擬客服等領域。
同時,百度等國內互聯(lián)網公司都在加大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fā)力度。盡管社交機器人產品遠未進入成熟階段,但市場發(fā)展狀況較為良好,如兒童機器人“布丁”,已經賣出超過10萬臺。
未來隱患頻頻
“人工智能+社交”給人以巨大想象空間。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美國每10戶家庭中就有一家“入駐”了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不僅能任勞任怨地做各種家務,同時還具備“社交”功能,與小孩一起玩耍、幫主人排憂解悶。
然而,社交機器人的出現(xiàn),并非如大多數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同時也埋藏了很多隱患。
用戶隱私的泄露將面臨巨大風險。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所傳遞的私人信息相對處于可控狀態(tài),但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工具,如果提取了人類的真實情緒并制成數據,則很有可能不慎泄露或被人為利用,嚴重影響使用者的工作生活。事實上,微軟小冰曾經入駐微信,但上線不久,就因大量微信用戶擔心泄露聊天內容而被下線。
同時,當機器人擁有足夠“智能”的時候,人類很難區(qū)分社交網絡中的陌生人究竟是不是“同類”。這種現(xiàn)象在當下已經露出萌芽。近日南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聲稱,那些在社交軟件上點贊、轉發(fā)用戶內容的或許只是機器人,他們通過分析模型,檢測出多達9%-15%的“推特”賬戶實際上是機器人,而非真正的人類。用智能機器人冒充真人,可能被用于虛假營銷,甚至方便犯罪分子進行恐怖主義宣傳和招聘等。
“社交機器人”是自動控制社交媒體賬戶的計算機程序,它們可以表現(xiàn)得像真人用戶一樣,在社交平臺上就某一話題發(fā)帖或轉發(fā)其他賬號的內容,給這些內容評論、點贊,甚至還可以參與網絡對話和討論。一些“社交機器人”被設計用于提供某些類型的網絡服務,也有一些故意冒充人類使用者,充當“水軍”。
關于優(yōu)兔電銷機器人和優(yōu)兔智能電銷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