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越發(fā)嚴重,我們誰也沒想到,新型冠狀病毒竟然成為今年春節(jié)的“主旋律”,牽動億萬國民的心。據最新消息,截止1月31日24時,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已收到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1791例,疑似病例17988例。此外疫情發(fā)展至今已成為全球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新挑戰(zhàn),對于此次事件,中億物聯網今天就從物聯網技術角度和大家聊聊,物聯網是如何通過監(jiān)測大數據監(jiān)測災區(qū)疫情。
物聯網即萬物互聯,但互聯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互聯達到數據的互通,通過數據幫助自主決策或優(yōu)化決策,最終實現更智能化的生活或生產方式。
所以物聯網最基本的架構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
感知層采集數據,網絡層傳輸數據,平臺層處理數據得出結論,再由應用層去執(zhí)行。
面對這場疫情,無論是政府還是每個人,我們都是按照這樣的邏輯在做事。
真假數據甄別能力,有效數據提取能力
現在我國的網絡化已經很普遍了,全國擁有558萬個4G基站,LTE覆蓋率達78.3%,我國的 4G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 12.4 億用戶。從2019年11月起,5G也開始逐步投入商用,可以說絕大數人都能隨時隨地與網絡連接,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傳感器”,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關于疫情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播到網絡,同時也可以從網絡獲取信息,我們的大腦在有了足夠的信息后,便會做出相應的行動,有點像物聯網中的“邊緣計算”。
物聯網時代也會產生海量的數據,但并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需要對數據進行處理,篩選出有用的數據,甚至要規(guī)避掉一些“錯誤“數據,因為有些錯誤數據可能讓系統(tǒng)做出錯誤判斷,帶來巨大的損失。
同理,在疫情消息的傳播中,雖然網絡里賦予了每個人發(fā)聲的權利,但并不是每個信息都是真實的,于是,辟謠成了各大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一項重要的工作,因為謠言有時也像”病毒“一樣,一旦傳播給一些對謠言沒有“免疫力”的人,就有可能導致人們做出錯誤行為,給自己和社會帶來傷害。
只有透過真實有效數據,才能做出最優(yōu)決策
對于物聯網系統(tǒng)來說,收集數據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透過真實有效數據,做出最優(yōu)決策。面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不止一條,但一定有一條最優(yōu)的,未來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基于數據分析,形成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
就像這次疫情的每一次重要決定,也都是基于各種數據之下平衡的結果。
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封城“這一舉動一時間在網絡上”激起千層浪“。
1 月27 日下午,武漢市長周先旺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說:“一個超千萬人口的城市,采取封城,他們有的說在人類史上沒有,在人類的城市發(fā)展史上也沒有,但是面對今天疫情的威脅,我們把這個門關了,有可能把疾病阻斷了,但是在歷史上我們都會留下罵名。但是我們認為只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只要有利于人類生命安全,馬國強說我們承擔什么責任都可以,因為關門人民群眾對我們有意見,我們革職以謝天下,只要能控制住疫情?!?
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舉措不是一個人隨口說的,而是根據當時疫情情況,以及衡量了利弊后才最終決定的。
另一項重要決定是國務院將春節(jié)假期延長3天。這也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
白巖松直播現場提問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 雖然國務院延長了3天假期,3天夠么?是否要繼續(xù)延長? ”馮子健回答,假期延長的越長越好,但我們也要平衡。人們還要生活、工作,應急的物資還要生產運輸,既要有利于病情傳播阻斷,也要盡可能減少對人們生活和經濟運行的影響。
無論是智能機器基于數據做出的決策,還是我們人類做出的決策,都是多方利弊的綜合,如果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那么機器不需要智能化,人民也不需要決策者了。
物聯網中的數據也是如此,當系統(tǒng)需要借助大數據來進行分析和預判時,數據一定是足夠全面的,其次是有效的數據,這是最基礎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基于數據做出合理分析。
映射到這場疫情戰(zhàn)役中,我們不僅需要大量的消息,而且是真實、全面、有效的信息,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看清一些事實。
“預防”大于“治療”
真正戰(zhàn)勝這種戰(zhàn)役的關鍵舉措在于“預防”,針對任何一種傳染性疾病,都是如此,“預防”大于“治療”。
所謂的預防即是在問題發(fā)生前,或者是帶來嚴重后果前,就將隱患解除,避免帶來嚴重的損失。這樣的思維在物聯網時代同樣適用,尤其在智能制造領域,不是出了問題再去補救,而是走在問題之前,提前預警,不讓事故發(fā)生。
在智能制造業(yè),設備的故障停機、訂單推遲、產品的缺陷、加工效率都嚴重影響企業(yè)的經濟效率,而這些問題根源多是我們看不見的隱形問題。
比如機床加工中,良品率和加工精度是企業(yè)的不懈追求,而刀具直接影響著加工產品的質量,所以對刀具壽命的預測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工藝流程的復雜化,以及不同的工件、刀具的材質,使得這項工作難度非常大。其次就是主軸,主軸的偏擺、不良也會影響到產品的加工精度。如果能夠實時在線監(jiān)測主軸的健康狀態(tài),進行異常預警,我們就能從過去的發(fā)生故障后維修變成故障前預測性維護。從而給企業(yè)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預防性維護已經是智能制造非常重要的思維,得到了業(yè)界的廣泛認同,也成了很多企業(yè)努力的方向。
中億物聯網表明,整體來說,物聯網在本次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表現突出,通過物聯網完善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僅實現生活、生產、醫(yī)療防護的智能化,通過物聯網技術對災區(qū)疫情大數據的監(jiān)測更是實現疫情數據的實時傳遞,做到數據清晰、透明、可視化與可信化。中億物聯網表明物聯網對疫情數據的監(jiān)測,有效傳遞疫情的真實情況,可以幫助國家做出正確的防控決策,此外也使民眾清晰認知災情,安定民心。
——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