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刊印的地圖標注,為什么會落到西班牙人手中?
李毓中:1571年西班牙人在呂宋島馬尼拉設立殖民據點,當時的中國與菲島之間已經存在傳統(tǒng)的貿易關系。不少閩南人南下馬尼拉經商,帶去糖、面粉、大麥、核桃、葡萄干這些商品。根據史料記載,西班牙人是1574年從閩南商人那里得到了這張地圖,很有可能是花錢買的。這也解釋了地圖為何以古閩南語拼音標注地名,比如東(dong)記作dang。
經過長期積累地理知識,古人才能繪制出一幅地圖,這幅地圖的精確度在那個時代已經相當不錯。但對于外國人來說,他不可能實地走訪每一個地方,要了解這片土地,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獲取一張地圖。
《古今形勝之圖》繪圖范圍包括兩京十三省及周邊地區(qū),東至日本、朝鮮,西至今烏茲別克斯坦東南的鐵門關,北起蒙古高原,南達南海,包括爪哇、三佛齊(今蘇門答臘)等地。
西班牙人再加工
澎湃新聞:細看地圖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西班牙文標注,這些標注里有哪些信息?
李毓中:地圖本身是為中國人繪制的,顯然不能完全滿足西班牙人的需求,所以他們增加了一些標注。
對西班牙人來說,首先要知道對手——葡萄牙人在哪里,所以圖上標注了葡萄牙人的居住地香山,這也是第一幅標注葡人在中國聚居地的地圖。
其次要了解中國的物產,比如瓷器、絲綢、麝香、大黃等等。在這幅圖上,江西鄱陽湖右邊有西班牙文標注:饒州(Jian Chen)那里有好的陶瓷器。雖沒有使用景德鎮(zhèn)一詞,但基本上已將景德鎮(zhèn)的位置標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