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數據庫系統(tǒng)都有自己的*接口,用*接口開發(fā)的數據庫操作模塊比用通用接口開發(fā)的數據庫操作模塊效率要高一些。
在大規(guī)模系統(tǒng)中,為保證數據庫訪問的效率和安全性,數據訪問方式一般采用由Client、中間層應用服務器(或叫規(guī)則服務器)和Server組成的三層Client/Server結構。將數據庫應用劃分為邏輯上的三個層次,客戶程序只關心數據的顯示與用戶界面;應用服務器處理客戶數據查詢與*新請求,可在應用服務器上定義數據操作規(guī)則以保證數據操作的合法性、安全性與有效性。在三層結構下,方便了軟件的修改和模塊的疊加,客戶端通過應用服務器訪問數據庫服務器,客戶端并不直接與數據庫服務器建立連接,從而減輕了數據庫服務器的壓力,提高整個應用系統(tǒng)的運行效率。
在Intess客戶服務中心系統(tǒng)中,為實現三層C/S結構,采用了Microsoft公司提出的COM/DCOM分布式對象管理模型。COM/DCOM是由微軟公司積極倡導的一種客戶機/服務器方式的組件對象模型,組件對象作為組件服務器,訪問組件的模塊作為客戶端。這種模式能使軟件組件和應用程序之間用一種標準接口進行交互。COM標準的一部分是規(guī)范,定義COM對象的創(chuàng)建和對象間通信機制。另一部分是實現,即支持部分,為COM組件提供**服務。訪問組件或組件間通信通過接口進行,接口就是能夠提供服務的相關函數集。對象可能不止一個接口,當一個客戶對象具有指向服務器對象的接口指針時,客戶對象就可以通過此接口調用其中任何函數。
應用服務器(網關)是系統(tǒng)三層Client/Server體系結構的關鍵和**部分,提供開放型的中間件構架,把對數據庫的各種基本操作(如數據庫增刪改以及數據指針的定位)和業(yè)務流程的功能組件抽象出來并且定義為一組相應的編程接口。通過應用服務器提供的接口,客戶或系統(tǒng)集成商可以**設計符合特定需求的應用,建立經濟有效的集成化應用環(huán)境。用戶在重設功能或擴展新業(yè)務時只需畫出界面并將界面操作與已經定義好的某種規(guī)則相聯系即可,從而方便地實現了應用系統(tǒng)的二次開發(fā)。
應用服務器的設置真正實現了瘦客戶端。對所有應用,應用服務器提供統(tǒng)一的Provider控件接口(功能組件的集合,包括提供功能相對單一、邏輯簡單經過抽象的數據庫訪問接口和接續(xù)操作動作),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開發(fā)工作。前端(客戶端)只須關心交互規(guī)則和用戶界面,編制小巧的應用程序即可,而其它諸如數據庫操作、接續(xù)操作等均被系統(tǒng)隱藏。通過簡單設置應用服務器,便可實現客戶端的通信和聯系。
通過設置應用服務器可以使數據庫訪問在高速和通用兩方面達到和諧統(tǒng)一。應用服務器中提供了專門針對ORACLE和SYBASE數據庫的接口,又提供了針對其他各種數據庫的通用接口,多種接口可以同時運行,較好的解決了數據庫訪問中速度與通用性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