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和唯品會,一個是快遞界的巨頭,一個是電商界的小巨頭,兩者此次“裸婚”既是電商物流界的大事,也是當前電商物流大戰(zhàn)場中的一個小縮影,
時間稍微拉長一點看,整個2019年電商物流界一直風起云涌,發(fā)生了眾多令人唏噓的大事,電商物流界的新戰(zhàn)事也早已打響。
一、加法or減法?電商自建物流兩極分化
眾所周知,自建物流很燒錢,強如京東尚且不能承受,更不用說比其體量小多了的唯品會。今年4月劉強東稱,京東物流已連續(xù)虧損12年,其中2018年虧損超23億元,若算上內部結算,全年虧損總額超28億,并表示若繼續(xù)這樣燒錢,京東物流最多只夠活兩年,可見自建物流燒錢之猛。不過京東物流雖然燒錢但卻管用,它是京東電商的重要護城河,其優(yōu)質口碑和服務是京東電商對抗以通達系為主的阿里系電商的重要武器。
而對唯品來說,品駿快遞既燒錢又無用。一方面品駿快遞的口碑和服務并不能像京東物流那樣,為自家的電商業(yè)務帶來加成,形成優(yōu)勢;另一方面又很燒錢,據媒體報道唯品會物流費用率一般維持在9%以上,遠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比如京東2019年Q3季物流履約費為6.5%),而在2019年初開始引入社會物流后降到8.5%(唯品會19年Q2財報數據),相比去年同期的9.1%正在下降,而這還只是引入一部分社會物流的結果。
因此同樣是電商自建的品駿快遞和京東物流,同樣是燒錢,但兩者的命運截然不同,唯品會選擇的是做減法——徹底關閉了品駿快遞,而京東選擇的是做加法——從企業(yè)物流變成物流企業(yè),從只為京東服務到對外開放,成功轉型實現(xiàn)盈虧平衡。
據京東2019年Q3財報數據顯示,京東物流和其它服務三季度收入60億元,比二季度增加28.7億元,在京東服務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從二季度的33.9%變成37.5%,發(fā)展勢頭良好。
與京東一樣做加法的還有阿里,主要通過發(fā)展菜鳥網絡和入股其它快遞公司來實現(xiàn),比如11月8日,阿里出資233億元人民幣增持菜鳥網絡,將其持股增至63%,而近年來,菜鳥網絡在物流領域也頻頻布局,比如在收派件上,發(fā)展出了菜鳥驛站、菜鳥裹裹以及自提柜;在倉儲服務方面,菜鳥云倉正在個點建設倉儲聯(lián)盟,而且還在大力研發(fā)無人車和無人機配送。
螳螂財經認為,自建物流對電商企業(yè)是一把雙刃劍,做得好是功臣,做不好是累贅,由于物流行業(yè)具有很大的規(guī)模效應——規(guī)模越大成本越低,比如很多規(guī)模小的快遞公司由于達不到自動分揀標準,比大公司人力成本高出不少。正是因為規(guī)模效應,大的電商平臺在自建物流做加法,而小的電商平臺只能做減法,從而形成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