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4日訊 近些年,房地產、教育、旅游,是中國來最會宣傳、最得人心、因而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三個行業(yè)。說這三個行業(yè)營銷水平高或者煽動性強,其實人家也是適應了市場需求”。
房地產抓住中國人求安、求富、求面子的心理,鼓吹有自己的房才是人生幸福”,在宣傳上大量使用奢華、帝王、尊貴”等字眼,擄獲了大批富人,也造就了一大批富人。在普通商品住宅的宣傳上,甚至摸準娶老婆,有房搞定丈母娘”等消費心理,并且制造學區(qū)房”、人文社區(qū)”等概念,讓你覺得不買房你就沒資格活著。成功地對全民進行了洗腦。當然,百姓也愿意迎合。
1、房子異化成了一種財富的象征,鼓勵了投機和不勞而獲,造成的結果有目共睹:房地產成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高房價綁架了政策,束縛了夢想,阻礙了消費,降低了幸福。5000年文明古國,至今還在住”的問題上糾結,冷落了現代科技和實體經濟,讓人多少感覺有點不安和遺憾。
2、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中國教育產業(yè)化最經典的廣告語,幾乎擊中了所有家庭的軟肋,于是,為了孩子,全家總動員,出錢出力出時間。人們普遍對中國的應試教育感到無奈和反感,但是在市場的鼓吹面前,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在宣傳教化的熱烈聲響中,人們還是不由自主地送孩子去上各種補課班,培訓養(yǎng)活了市場上形形色色的與培訓有關的各種機構。教育培訓仍將是今后中國最有錢途”的產業(yè)。
3、活著就要到外面的世界多看看”。讀卷書行萬里路”、一生中最值得去的十大旅游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旅游廣告做得也十分貼合微富的中國人向往自由開放新天地的心理需要。不旅游,你就OUT了,你就白活了。很多所謂白領的理想就是:退休后,開車滿世界去看風景。只不過,有調查說,就連剛剛富起來的農民也都是這么想的。而實際上,有關旅游的行程安排、旅游景點的價格與服務,投訴糾紛不斷,人們花了大價錢,千里萬里去看夢中的世界,經常看到的卻是人山人海”的惱人風景。一些收入并不高的年輕人更是不惜血本”地國內外到處旅游,號稱是不想讓自己的青春留遺憾”。
從經濟效益方面看,這三個領域都是屬于讓人羨慕的很賺錢的行業(yè),它們的營銷方式也很值得其他行業(yè)借鑒,那就是緊緊抓住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與需求,從根本的消費心理入手,廣告直指人心,才能打動人心。但是,市場營銷也是一種文化宣傳,不能一味讓錢牽著鼻子走”,搞經濟賺錢沒錯,但也要想著企業(yè)的社會責任。
以上三個行業(yè)的繁榮發(fā)展,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大發(fā)展,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精神面貌。這就是所謂的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吧!市場經濟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中國人的觀念,當然也就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由此我們也要想到,經濟現象不是單純的營銷和市場交易,同時也關乎著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道德,甚至對外關系。
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文字游戲,而是滲透在各種行業(yè)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這三個行業(yè)在繁榮昌盛的同時,也伴生出現那么多不可思議的混亂現象。
不可小看那些營銷廣告,它們直指人心,或者升華了理想,或者泯滅了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