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馬云多次大談“新零售”后,看起來阿里終于祭出了自己的大招。
7月7月,阿里旗下的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在淘寶造物節(jié)期間于杭州市中心正式開業(yè),24小時不間斷營業(yè),但店里確實沒有一個店員。從網友和各大媒體發(fā)布的照片來看,剛剛開業(yè)無人超市的火爆程度令人驚嘆,幾乎是全天候店外都排起長隊等待進入體驗。
相關的購物流程視頻等,有許多其他大號都已經發(fā)過了,在此不再贅述。
對許多人來說,此前即便聽過再多“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或是“新零售”,恐怕也萬萬沒有想到,類似“無人超市”這樣的東西會如此迅速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套用許多媒體都在不斷提到的那句半是渲染半是騙人眼球的話——那個令人半是畏懼半是驚喜的未來,已在悄無聲息間到來,你怎能還無動于衷?
2
假如“無人超市”真的得到全面普及,會帶來什么?
首先可以想到的,無疑是其帶來的“人被取代”的問題。
試著算一筆賬:按照2016年Kantar Retail公司的調查統(tǒng)計,上海存有的各種品牌便利店(如7-11,全家等,部分小區(qū)內自營的便利超市并未計算在內)達7000家,按每家店有4個員工計算,僅上海的品牌便利店創(chuàng)造的就業(yè)機會,大約就接近3萬個。
而如果把大型超市中的收銀員,以及各種街邊自營小雜貨店都計算在內,預計這個數(shù)量至少可能會翻3倍左右。
假設無人值守的無人超市真的可以得到全面普及,這些店內的店員、收銀員等,可能將全部會被替代。
這意味著,僅上海一座城市,就可能會帶來近10萬人的失業(yè)。
考慮到這還僅僅只是“無人超市”所帶來的潛在威脅,那么“無人駕駛”、“機器人送貨”等還正在孕育的新技術,則會讓更多普通人感到焦慮。
3
所以,身為一個普通人,在各種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面前,我們的生存之道是什么?我們的未來一定是悲觀的嗎?
我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我可以分享一個事。
大約3個月前,某次互聯(lián)網圈內的線下聚會,來的全都是一線互聯(lián)網公司內的總監(jiān)甚至VP以上級別的人,席間有人突然聊起這樣一個話題:假如有一天人工智能足夠發(fā)達,類似廣告投放這樣的事機器都已經能夠自動化處理,且效率可能比人更高了,那么,運營人的未來到底在哪里?
此話題一出,現(xiàn)場頓時熱鬧起來——顯然,這是一個可以同時戳中大家關注點的話題。
在唇槍舌劍的聊了半小時后,有某位大佬的發(fā)言獲得了現(xiàn)場的一致認可。其原話差不多是這樣的
“我們看一個例子,好比你在新浪微博上找大號做廣告投放,理論上在數(shù)據(jù)充分的情況下,微博一共有多少個大號,哪些號更匹配你的業(yè)務,投放的時間節(jié)奏怎么安排最合適,什么樣的文案轉化率更高等等,這些機器的計算能力都一定是遠遠勝過個人的,在這樣的事情上我也看不到人可以勝過機器的機會。
但我認為,人的特別之處,是人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一些“增量”的空間,好比當年微博上當找大號轉發(fā)推廣的效率已經開始下降之時,突然又有人創(chuàng)造出來了一種玩法叫“九宮格”式的推廣,就憑借這一微小的創(chuàng)新,就又把推廣的效率提升了十幾倍。這一類偏“創(chuàng)造性”的事情,是我認為機器當下無法,也不可能做到的?!?/SPAN>
這個答案,在現(xiàn)場深得無數(shù)人認同。
所謂“物以稀為貴”,在人類社會中是永恒不變的經濟法則?;剡^頭看,假使無人超市真的充分得到普及,則意味著“購物”過程已經成為了一種極度標準化和程式化的體驗。彼時,假使你能夠讓購物過程變得更新奇、更有趣、更充滿情感,是不是你也可以在商業(yè)世界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即便再退一步講,假使“無人超市”的出現(xiàn)可能會釋放大量勞動力,以邏輯推演,那在造成零售業(yè)的勞動力就業(yè)機會衰減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娛樂、職業(yè)教育、內容消費等產業(yè)的進一步繁榮,所謂此消彼長而已。
這個意義上講,可能我們的未來,也未見得一定就如此悲觀。
4
再回過頭,更理性地看“無人超市”,其快速得到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少?以及放大到“新零售”的范疇下看,其帶來的新增可能性又有哪些?
技術上看,無人超市背后需要應用到的核心技術,有三種——
對物的識別。目前主要在應用的是RFID技術。
對動作的識別。目前主要需要被識別的動作是拿起和放下。
對人的識別。這部分,目前能看到最靠譜的做法,就是把進店和離店的動作自動與微信或支付寶關聯(lián)起來。
當下看,以上三種技術,單論技術層面,都已經比較成熟,具備了可被批量應用的可能,從這個層面看,阿里和娃哈哈喊出“3年要開10萬家無人店”應該不是一句空頭口號。
另一方面,所謂“新零售”,簡而言之,事實上就是建立在大數(shù)據(jù)基礎上的物品售賣。事實上,相比起傳統(tǒng)的線下商超,類似淘寶、京東等玩家入局的“新零售”,已經具備了“商品的大數(shù)據(jù)”,而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假設真的開設大量線下門店,他們還將擁有“用戶行為的大數(shù)據(jù)”,類似用戶目光的移動和停留,用戶走動的線路等等,都將會成為售賣過程中“人貨匹配”的重要依據(jù)。
在這個層面上看,“新零售”將帶來商品售賣效率的巨大提升,或許已是必然。
舉一個不一定恰當?shù)睦?,所謂“新零售”,或許等同于再造一個在零售領域的“今日頭條”。
5
再放大一點看,“無人超市”,或許還將把阿里和騰訊之間的商業(yè)戰(zhàn)爭帶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阿里的底線是“支付”、“交易”和“售賣”,騰訊的底線則是“關系鏈”。
互聯(lián)網世界中的法則是:任何事物,當強大到極致,必將開始吞食其他原本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事物。
恰如,微信的強大,已經對支付寶帶來極為現(xiàn)實的威脅。
阿里曾想在“關系鏈”上傾其全力擊退對手,但無奈互聯(lián)網世界上往往存在另一個法則:假如你的對手已經足夠強大,你試圖要做一個跟對手幾乎雷同的業(yè)務來擊敗對手,幾乎不可能。
這句話也可以再換一個說法:互聯(lián)網世界中,打敗你的人,往往原本跟你無關。
恰如,曾經在微信剛剛興起時,也沒有人會意料到竟然會是它威脅到了支付寶。
這個意義上說,阿里想要擊退微信的威脅,也許戰(zhàn)場不在“社交”。
那么,戰(zhàn)場到底在哪里?
這也許是一個無人可以回答的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假設阿里真的可以擁有數(shù)以十萬計的必須刷支付寶才能進入的線下無人零售店,且我們的日常生活、購物等都已經高度依賴于這些無人門店,這毋庸置疑將會讓支付寶重新占據(jù)我們生活中的至高權重點。
這樣看,“無人超市”這一局,可能是數(shù)年來,支付寶在和微信的競爭之間,第一次占據(jù)了先手。
但可以預計,騰訊、微信都不會對此袖手旁觀,畢竟騰訊的背后,還有京東這個足以讓阿里無法掉以輕心的對手。
這也就是我所說的,這場戰(zhàn)爭的新階段。
6
最后,我還存有一個疑問。
假如“無人超市”真的即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可以預計的是,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滴滴、小米等一眾巨頭,一定都會有所動作。
但,百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