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說《一個人靠不靠譜,就看這三件小事》,文中提到:
我所理解的靠譜就是你把這事交給他之后完全不用操心后續(xù),因為你知道他肯定能落實,就算沒辦好,也能及時給你一個回饋,這就叫靠譜。
而文章認為,一個人靠不靠譜,其實就看這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SPAN>
約定時間內給到反饋
無獨有偶,最近我在講課過程中也特別強調職場中的一個重要素養(yǎng):閉環(huán)。
閉環(huán)思維強調的是如果別人發(fā)起了一件事,你不管做得如何,都要最后閉環(huán)到這個發(fā)起者。
尤其是面向上級時,如果上級交代了一件事,作為下屬應該竭盡全力去完成,而最后不管完成的質量如何都應該在約定的時間內給領導一個反饋,這就是閉環(huán)。
比如,上級讓下屬在一周內撰寫一個培訓方案,那作為下屬可能需要和領導對方案的內容和要求進行溝通,達成共識。
后續(xù)可能需要進行大量調研,然后撰寫符合領導要求的培訓方案,然后就通過OA系統(tǒng)發(fā)給了領導。
那這是否叫閉環(huán)呢?
過了幾天領導問下屬:方案寫好了嗎?下屬一臉無辜地說:領導,我已經發(fā)給你了。
這個時候,我們作為旁觀者可能突然意識到了,把方案發(fā)給領導并不是這件事的目標,而應該通過口頭或者電話方式告知領導方案已發(fā),等領導有時間時對方案進行解讀并征詢領導的修改意見。
在這個案例中,領導也許沒有意識到閉環(huán)這樣的一個理念,但他肯定心理覺得好像這個下屬在工作中缺了點什么。甚至他都無法直接批評,因為下屬確實把方案發(fā)給他了。
但是可能領導在無意識中對于下屬的信任和靠譜度上會打點折扣了。
及時溝通,做好階段性反饋
基于這個案例,如果領導安排你給另外一位領導發(fā)送一個方案,等你發(fā)送了以后你需要做什么?
由于工作性質關系,經常需要和咨詢公司溝通合作。
有一個顧問的溝通過程讓我很感動,每次他有需求問我檔期后,不管是后期這個項目有沒有成交都會給我一個答復,甚至如果沒有成交的話還會告訴我原因。
在合作過程中,會對行程、餐飲、天氣等信息及時告知我。
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位伙伴非??孔V,其實這也是工作中的閉環(huán)。
這兩天有培訓師朋友在朋友圈里發(fā)了個信息,大致意思就是客戶的課程安排推遲,機構竟然忘記將這個信息告知培訓師,臨近要上課了他作為老師才知道改期的信息。
且不論這件事給他造成的損失,就從做事的處理方法來看,就足以讓人生氣。
我在國藥大學時因為工作安排原因也會經常出現項目改期或者課程時間調換等問題,我強調的原則是:任何變動都想想到這種變動給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帶來的影響,第一時間告知他們。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答應別人的事就像欠了別人債一樣,總是想盡力去完成,有時候突然想起來答應別人的事,怕忘記幫別人辦,還會設置個提醒。
當然不管這件事有沒有辦成,也會給到別人一個回復。當然,這也讓我在答應別人事時有些慎重,不輕易承諾。
很多時候,領導交辦或者是答應別人的事可能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周期完成的工作。那中間過程中需要怎么辦?
也許領導已經忘記這件事,或者是還在想著這件事但是又不知道你現在推進到什么程度了,與其等著領導想起來來問你進度,不如自己階段性地向領導匯報。
因為如果領導問你,你就被動了;而如果主動匯報,那就會掌握主動權。在領導心里會留下“積極主動”的好印象。
本質來看,閉環(huán)思維強調的不僅僅是責任心,更強調團隊配合和人際敏感性。
不僅僅是完成事情本身,更需要心里裝著與此相關的人。
能夠洞察到相關者在每個階段對事物的關注程度和相關訴求,尤其是在結束時能夠給對方一個答復,讓其也在這件事上閉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