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IBM在3月初首度對臺灣開發(fā)者介紹Watson Conversation服務的中文支援功能,可用來分析中文對話,甚至能打造出全中文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IBM也將旗下認知運算技術的相關SDK工具或API程式碼,打包到開源專案代管平臺Github上釋出。
臺灣IBM在3月初在臺一場技術活動中,首度對臺灣開發(fā)者介紹Watson Conversation服務的中文支援功能,可用來分析中文對話,甚至能打造出全中文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
IBM在2年前推出了Watson開發(fā)者云(Developer Cloud)網站,將IBM旗下認知運算技術的相關SDK工具或API程式碼,打包到開源專案代管平臺Github上釋出。開發(fā)者可用這個套件,在IBM云端平臺Bluemix上,呼叫各項Watson認知運算服務,來打造自家應用,而Watson開發(fā)者云也成了IBM后續(xù)釋出AI技術相關API或SDK的匯集地,例如云端自然語言分析服務Alchemy,或去年7月正式釋出的Conversation對話式服務等,都屬于Watson開發(fā)者云端套件的功能。
Conversation服務主要是用來打造Chatbot的后端引擎,對搜集到的對話內容進行語意分析,再產生對應的對話內容,可用來作為其他IM平臺的后端引擎,例如用LINE Chatbot作為與使用者對話的前端,但后端語意分析則由Conversation接手和提供回應內容。另一個特色是,IBM提供了一套建立后端語意分析詞匯的輸入介面,企業(yè)不需要撰寫程式碼也能設計出Chatbot。
不過,去年5月,Conversation API仍舊只能處理英文文字的語意,而不支援中文。直到去年12月,一口氣支援4種語系,包括了正體中文、簡體中文、德語和荷蘭語,不過,都還屬于實驗性功能,仍會有不穩(wěn)定的情況。
IBM的Chatbot策略鎖定企業(yè)端應用需求
Chatbot已經成為各大企業(yè)最火紅的詞匯,多個領域都有相關Chatbot AI應用出現,從金融、交通、醫(yī)療到個人化助理等,面對廣大的市場,各大廠也投入不少心力發(fā)展AI,IBM也是其中一家。2017年開春以來,IBM更是積極在臺灣推廣Watson技術和Chatbot應用。
臺灣IBM認知解決方案事業(yè)群業(yè)務協(xié)理許堯睿表示,IBM想要推動的Chatbot產品策略是World with Watson(打造出用Watson技術環(huán)繞的世界),Watson是一種擴增智慧技術,而非人工智慧技術,不是用Watson來取代人類,是要輔助幫助人類。
不同于其他廠商的AI應用場景多聚焦在消費端,尤其是語音個人助理為大宗,如Google的Allo、Apple的Siri、微軟的Cortana,或是Amazon的Alexa,IBM的策略則是鎖定企業(yè),主要提供兩種Watson產品服務,第一種是提供企業(yè)套裝式Watson服務,企業(yè)不用自己訓練預測模式,IBM會利用購買的資料庫或領域專家提供的資料來訓練。許堯睿表示,雖然Watson平臺是付費服務,但是IBM不會使用客戶的資料來訓練Watson。
第二種產品則是未經訓練的Watson服務,由企業(yè)自行訓練背后分析模型,但得尋找領域業(yè)務專家,將待分析的知識,提供給Watson平臺來訓練,而不是交給數理博士或是資料科學家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