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超強臺風“山竹”侵襲,自9月15日開始,華南地區(qū)普受影響,多地停業(yè)、停工、停課,交通陷入癱瘓,人們足不出戶。深圳當地居民稱,“這是自1983年以來,最強的一次臺風!”
當客戶拿起電話想要與企業(yè)建立溝通卻最終只是無盡地等待,那些平日里正常接通的客服開篇問候語,在風雨天顯得格外溫馨體貼!
抗擊臺風天,一如既往服務客戶的妙招,說的就是呼叫中心云服務。
1、逆風而上 雨中送傘
危急時刻,呼叫中心仍能正常接通,無疑給客戶打了一劑強心針。尤其是對于7*24小時服務的企業(yè)來說,若與客戶長時間處于失聯狀態(tài),就會拉低企業(yè)的客服質量,進而影響客戶對企業(yè)的信任度。
總部位于深圳的紅嶺創(chuàng)投,正好處于臺風的侵襲范圍,但這似乎并未給他們的客服業(yè)務造成重大影響。臺風紅色預警期間,即使紅嶺創(chuàng)投客服中心無人員在崗,但客服仍在正常接聽客戶的來電咨詢,幫客戶解決問題。
如果沒有做云備系統(tǒng),僅有自建呼叫中心系統(tǒng)的紅嶺創(chuàng)投,在應對這樣的極端天氣時,就會顯得十分被動。一旦客服人員無法到崗辦公,就不能第一時間響應客戶需求。
有了呼叫中心云服務,紅嶺創(chuàng)投的客服人員在家靠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就能正常開展工作,客服質量絲毫不亞于平時??梢?,災備起了大作用。
2、千鈞一發(fā) 分秒必爭
在9月15日發(fā)布臺風紅色預警當晚22時,紅嶺創(chuàng)投的客服中心負責人提出需求,要將自建呼叫中心系統(tǒng)切換到天潤融通Clink平臺,以應對客服人員在超強臺風天氣無法到崗辦公的情況。
臺風登陸在即,早準備就能最大化地減少對業(yè)務的影響。天潤融通接到紅嶺創(chuàng)投的需求后,在10分鐘以內進行了系統(tǒng)切換,并完成測試上線,紅嶺創(chuàng)投的客服人員即刻開啟移動辦公狀態(tài)。通過電腦登錄天潤融通呼叫中心云平臺并綁定手機號,或通過天潤融通微信服務號登錄座席端,就能接聽客戶來電,保證了紅嶺創(chuàng)投與客戶之間的正常溝通。臺風過后,客服回到公司通知天潤融通,10分鐘內就切回了本地自建呼叫中心系統(tǒng)。
同一時期,某大型貨運O2O平臺的辦公職場突遇停電,呼叫中心臺式機電腦不可用和內網同時中斷的情況下,客服熱線自動語音導航正常進入,但客服人員卻無法接聽電話,情況緊急。
于是,客服人員迅速通過手機熱點,訪問天潤融通呼叫中心云平臺,改為手機接聽模式。此時,云服務成為保障業(yè)務不間斷的唯一選擇。
但這次短暫的停電令他們憂心忡忡,“臺風過境,如果本地設備遭到破壞,我們的呼叫中心可能會再次遭遇不可用的情況。”
意識到呼叫中心云服務重要性,這家大型貨運O2O平臺在15日當晚,也選擇從本地職場連接呼叫中心云服務平臺和遠程連接模式,雙接入雙保障,實現了本地職場接線與在家值班接線并行,以此來保障呼叫中心業(yè)務的正常運轉。
3、風雨同行 云服務
天潤融通何以保證企業(yè)與客戶在極端天氣下保持正常溝通?這其實得益于“云服務”的基因。
云服務,突破地域的限制。傳統(tǒng)的呼叫中心,需要訪問局域網,連接本地設備才能使用,客服人員如果不到崗辦公,呼叫中心便不可用。而云的靈活性,使呼叫中心云服務實現了移動座席,只需要通過網絡訪問,綁定移動設備就能接聽來電。這樣一來,即使因為特殊原因不能到崗,也能實現移動辦公。
云服務,不懼設備故障。自建設備容易受到本地化的影響,例如自然災害、人為失誤操作或停電等情況,導致呼叫中心系統(tǒng)不可用。但通過呼叫中心云服務,企業(yè)只需要登陸呼叫中心云平臺帳號,就能正常使用呼叫中心,減少本地設備故障給業(yè)務造成的影響。
不用擔心云服務的網絡穩(wěn)定性。因為天潤融通呼叫中心云服務在建立之初,就特別注重災備對企業(yè)的重要性,所以為企業(yè)提供的呼叫中心云服務是建立在完備的災備系統(tǒng)上的。通過建立雙中心平臺、雙核心機房,以三重備份機制,構建出高可用的環(huán)狀網絡,來提高呼叫中心云服務的可靠性。
“山竹”過境,晴空萬里,一掃陰霾。天潤融通呼叫中心云服務再次支撐起了風雨中溝通的橋梁,保障了企業(yè)和客戶之間高效、高質量的通話。無論是雪雨風霜還是烈日驕陽,天潤融通呼叫中心云服務都能承載企業(yè)托付的溝通重任,以穩(wěn)定可靠的性能,來捍衛(wèi)消費者對企業(y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