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11015/db934653a5e27a7b078064f159ff5533.gif)
【AI世代編者按】美國財經網站MarketWatch近日撰文稱,在無人駕駛大戰(zhàn)中,谷歌(微博)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已經明顯處于領先地位,而蘋果卻遠遠落后,以下為原文內容。
無人駕駛汽車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和投資者爭論的熱門話題。但比來,這項技術及其盈利潛力逐漸開始變得真實起來。
本周,在Alphabet頒布頒發(fā)與Avis
Budget
Group就無人駕駛汽車的支持和維護業(yè)務展開合作后,后者的股價大幅上漲。Avis通過持續(xù)多年的協(xié)議按期收取辦事費,而Alphabet旗下的Waymo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則可借此獲取數以千計的汽車和數以百萬的客戶。
Waymo在這個新興領域遙遙領先,比來還頒布頒發(fā)他們的車隊在公開道路上的行駛里程超過 300 萬英里。他們的“螢火蟲”(Firefly)原型車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在 2014 年把無人駕駛汽車從科幻釀成了現實,自那以后始終處在該市場的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這一領域的落后者仍在實驗室和受控環(huán)境中測試本身的技術。
在當今世界的無人駕駛汽車參與者中,Alphabet(谷歌母公司)似乎遙遙領先,但哪些公司有望在未來對其構成挑戰(zhàn)?哪些又會令投資者失望,漸漸被對手甩下,甚至最終出局?
以下就是無人駕駛領域除Waymo之外的幾家主要企業(yè)及其發(fā)展前景:
領頭羊
百度
百度經常被投資者稱作“中國的谷歌”。之所以獲得這一稱號,不但是因為它在中國互聯(lián)網搜索領域占據主導,還因為它同樣在努力發(fā)展無人駕駛汽車。
百度已經在 2016 年底獲準在加州測試無人駕駛汽車,而該公司早在 2014 年就已經開始在中國開展這類項目。百度稱,他們正在提升這項技術的量產能力,希望到 2020 年實現大規(guī)模量產目標。
此外,該公司還與汽車廠商和保險公司展開合作。考慮到百度比來頒布頒發(fā)該公司正在開放無人駕駛軟件的源代碼,這一目標似乎并非不切實際。
特斯拉
在我看來,特斯拉已經成為了無人駕駛技術領域的實際領導者。由于攝像頭和傳感器等無人駕駛硬件已經成為特斯拉汽車的標配,所以該公司顯然正在全力發(fā)展這項技術。
需要明確的是,Autopilot仍是一款半自動駕駛技術——比來的一場致命變亂即是最好的證明:系統(tǒng)當時警告駕駛員將雙手放回標的目的盤,但他并沒有照做。
很多競爭對手只是小規(guī)模測試無人駕駛技術,或者在受控環(huán)境中進行。但與之差別的是,由于特斯拉提供一站式辦事,并且?guī)缀跞孔灾鏖_發(fā),所以該公司或許最接近真正的無人駕駛技術。
跟隨者
本田
在很多科技巨頭進軍無人駕駛汽車行業(yè)的同時,傳統(tǒng)汽車廠商也沒有坐以待斃。本田早在 2015 年就在舊金山的一個退役的軍事基地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到了 2016 年,包孕車道輔助和碰撞預警在內的半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為本田謳歌豪華汽車的標配。
該公司比來體現,他們希望在 2025 年實現“Level
4”自動駕駛技術,也就是在沒有人類介入的情況下自動應對多數駕駛情況。雖然比一些先驅步伐略慢,但本田在這個新興領域似乎更加看重謹慎性和安適性。這有可能導致它表示相對落后,但卻可以在正式推出相關方案時獲得合適的技術。
戴姆勒
多數消費者談到這項技術時只想到了無人駕駛電動汽車,但奔騰母公司戴姆勒卻有更宏偉的計劃。該公司去年末上路測試了一輛 18 輪自動駕駛大卡車,表白他們的Highway
Pilot技術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同樣令人驚訝的是,,這輛卡車并不是專門的無人駕駛車輛,只是安置了須要的軟件和硬件。
消費市場規(guī)??赡芨螅哺佑欣蓤D,但不要低估無人駕駛貨運和物流領域的發(fā)展?jié)摿Α4髂防阵w現,該公司的車輛到 2020 年可以為整個行業(yè)的黃金時代做好準備,他們預計這項技術的法律框架將會完善。無論對企業(yè)還是個人駕駛員來說,這都將是一個革命性的事件。
落后者
蘋果
雖然蘋果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發(fā)展歷史無法比肩谷歌,但該公司本周也頒布頒發(fā)與Hertz Global展開合作,準備測試本身的無人駕駛技術。但細節(jié)信息表白,該交易僅涉及幾輛SUV,而該公司過去一年也只在加州投入了 6 輛測試車。
雖然外界早就懷疑蘋果正在開發(fā)代號為Project
Titan的汽車項目,但越來越明確的是,雖然以硬件起家,但這家科技巨頭似乎開始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人工智能和軟件方面。昂揚的辦理費用,加之本色性結果的缺乏,導致一些投資者開始質疑蘋果能否真的交付無人駕駛汽車。而那些對本年的iPhone寄予厚望的投資者,或許也不會在這個項目上給予蒂姆-庫克(Tim
Cook)過多的余地。
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