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解讀 淘寶為何要消滅爆款
從去年年底開始,阿里集團一直在強調一套理念:即建立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現(xiàn)阿里“四化”,平臺化、市場化、數(shù)據化、生態(tài)化。大家不要覺得這套理念很虛,在戰(zhàn)略部曾教授的反復講解下,我們可以試著來理解下,“四化”的具體表現(xiàn)和其中緣由,而這與消滅爆款不無關聯(lián)。
先來理解下平臺化,這個比較容易。從淘寶到天貓,阿里做的都是一個平臺,給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一個交易的平臺,這也是互聯(lián)網最大價值,通過一個平臺級產品去服務好海量用戶。因此,阿里要實現(xiàn)生態(tài)化,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平臺級產品,淘寶就是這樣一個網站,每天有上億人登陸,有600萬賣家給這部人人群銷售8億多件商品。其實,淘寶最初是一個購物的平臺,后來才演變出搜索、SNS等工具或屬性。要管理好這個平臺,或者說讓這個平臺能運轉起來,就像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一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融會貫通,就需要一種協(xié)調機制。過往的歷史經驗表明,計劃經濟是不可行的。以前商家和用戶沒那么多的時候,資源流量是分配的,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也導致了集權和腐敗,一部分資源總是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在淘寶反腐過程中,開始梳理這些問題,原本在流量分配上干預的過多,導致賣家要推產品要先打通關系,這就是計劃經濟形成的毒瘤。爆款也是在流量集中的情況下產生的。大部分流量導向一件商品,消費者不選這件也沒其他更多的選擇方式,因為所有的流量都導向這些商品。 因此,在此情況下,淘寶提出了市場化機制,讓流量不再掌握在人的手里,而是通過系統(tǒng)和機器去分配。很明顯,現(xiàn)在商家參加聚劃算不用找小二了,要自己去后臺申請,走流程,競價。其他類似的產品參加活動也是,全部由系統(tǒng)選擇。所以以后商家要參加活動,還是先看看活動規(guī)則和變動,找人也沒用了。 如此,在市場化機制下,消費者的需求被釋放,被挖掘。從去年雙十二我們可以看出,淘寶在采取反向定制的方式,讓消費者自己來提需求,自己選擇標簽,或者是讓賣家來根據用戶的需求提出標簽的制定方式,淘寶不再干涉說一定要怎樣制定。由此,產生的需求是多元化,且千奇百怪的,也就是“小而美”,讓更加多元化的賣家形態(tài)能夠展現(xiàn)出來,買家與賣家能夠實現(xiàn)個性的匹配,不再是之前千篇一律的商品形態(tài)。流量分解后,需求多樣后,還怎么可能會有一款商品能滿足成千上萬人的需求賣出上千萬件呢?爆款或是標準化的產品注定會消失。 而這也不是平臺方說了算,是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如此的轉變。 市場化形成的物種多元化也就是生態(tài)化,淘寶有各色賣家。這兩者是導致爆款消失的背后邏輯。還有一個數(shù)據化,是打通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核心,信息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數(shù)據和人,用戶購買商品后會留下數(shù)據,通過對海量數(shù)據分析,得出精準的用戶需求,從而方向服務于用戶,這是淘寶作為平臺方在積累如此多的用戶信息后需要做的事情。也可以更好地服務好生態(tài)圈內的賣家和買家。 所以,知道這些背后邏輯后,如果還有人向賣家兜售如何打爆款的方法,還是先問問他是否知道大環(huán)境變了。光靠爆款不頂用了,現(xiàn)在需要的是能夠挖掘出用戶需求的,精細化運營的賣家。至于具體的運營思路和實操案例,后期會慢慢為您介紹。如果您還想了解相關的淘寶資訊,歡迎上進行關鍵詞搜索:https:///
上一篇: 上一篇:對微淘“小而美”的3個建議
下一篇: 下一篇:賣家如何裝出有“蠱惑力”的店鋪